兩岸三地情:文明的衝突

台灣最近舉辦國際新聞協會(IPI)年會,世界各地的媒體精英匯集台北,在會上發表了精闢的真知灼見。他們中許多人曾經派駐台灣、大陸擔任特派員,對於中國人的社會有感情,傾慕中華文化,但對兩岸間都有極大的區隔,在他們眼中那是民主的界線分隔兩地,而非台灣海峽的淺淺海灣。

在會中資深媒體人《華盛頓郵報》「瞭望版」主編潘文,發表了對大陸的見解,這是他於大陸生活後的深刻感受。他表示︰「中國大陸雖有充沛資源,卻沒有善用自身力量,就像十六歲青少年,活力旺盛,但不知把力量用在哪裏?」

潘文觀察入微,中國的崛起,經濟實力的擴張,在國際社會有了話語權,企圖做一個發達而關注世界的大國,也配合美國期許做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國家,共同經營國際的和平與安全工作。

中國擁有巨大的美國國債,展現了實力,當希臘拖累歐盟,造成歐債風波的淒風苦雨,大陸高官率四十多位企業家前往希臘尋求合作與發展。但在國際間強硬的表現常與韜光養晦的口號背道而馳,因之潘文說︰「中共政治體制充滿不安因素,只能對外展示硬實力,難以展現令人親近的軟實力。」

如今中國已意識到要增加軟實力,故提出文化建國,將文化因素注入中國強悍的體質。文化可柔化形象,文化亦是遠交近友的工具,中華文化的元素不會因經濟發達而消逝。

以力服人,不能服心;以壯欺小,不能臣服。中國在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道路上,若能以柔性的民主與自由的氛圍,定更有號召力,強大的國力下沒有軟實力將造成文明的衝突。

江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