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院管理局欲以免考試方式引入海外醫生,觸發本地醫學界強烈反彈,其實本港有機制容許外地醫生考試合格後在港執業,但合格率偏低,每年只有約一成人過關。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不同意降低考試門檻,認為醫委會應增加考試次數,讓更多海外醫生報考。醫生團體支持每年多辦一至兩次考試,亦可研究為報考的醫生提供「補習班」。
現時內地或海外醫生如欲在港執業,須先通過一年一度的執業資格試,歷年合格率只有約一成。
周一嶽昨指,執業資格試以本港兩間大學醫學院的畢業試為基礎,故不應降低考試水平,但認為醫委會應增加每年考試次數,讓更多海外醫生有機會報考,即使合格率保持不變,每多一次考試便可增加十至二十名海外醫生。
醫學會會長蔡堅認為,若兩間大學醫學院人手許可,每年可舉辦多一至兩次考試,以維持海外醫生數目。有份監考本地醫科生畢業試的醫學會會董葉永玉指,本港醫生畢業試達國際水平,外國醫生來港行醫,也應與本港醫生看齊。她認同應提供更多考試支援,例如為海外醫生舉行補習班,協助他們應試。
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的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協會常務理事吳歷山稱,他卅多年前來港時也須通過考試才能行醫。他認為醫生服務對象為本地市民,即使海外醫生只是短期在港執業,亦需有質素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