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戰爭被稱為美國還在打的第三場戰爭,要不是中國和俄羅斯聯手否決制裁敍利亞,恐怕打敍利亞就是第四場戰爭。卡達菲被擊斃後,奧巴馬宣布年底從伊拉克撤軍,而利比亞戰爭也因卡達菲死亡被視為美國贏了。但三禪認為,這不保證利比亞走向民主,說不定正是新內戰的開始。
從戰爭勝負而言,美國創造了新的干涉模式。美國副總統拜登表示:「美國總共花費了二十億美元,但沒有一位美國士兵死亡。」他認為,這就是美國如何處理全球事務的「藥方」。新的干涉模式就是,不像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使用地面部隊,而是全部使用空中打擊。事實上,從宏觀看,卡達菲輸了整場戰爭,是輸給了全球最強大的空中力量,包括美國和歐盟的北約部隊;而從微觀看,卡達菲最後被擒也是因為北約的轟炸。
美國高興的還有,法國在干預利比亞的「奧德賽黎明」軍事行動中發射了第一枚導彈,而最後收穫果實的還是美國。本來,奧巴馬對參加利比亞軍事行動猶豫不決,可是,卡達菲政權被推翻以來,第一位訪問利比亞的高官是國務卿希拉妮,她敦促盡快找到卡達菲,不到兩天卡達菲就被擊斃。希拉妮還宣布,將在短期內向利比亞提供四千萬美元。相信,美國和法國爭奪控制利比亞的角力,掀開新一頁。
但是,三禪相信美國在利比亞不只花二十億美元,而美軍新干預模式也非百戰百勝,利比亞畢竟是弱國,而在地形複雜的阿富汗美軍其實是輸了。更重要的是,利比亞內亂和內戰恐怕因為各種勢力爭奪利益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