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排隊上樓與建屋量

前陣子,一些特首熱門候選人對公屋問題發表了不同的意見,證明大家都明白到,公屋是一個重要的社會甚至是政治問題,只是切入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已!

用不同的數字或指標,例如建屋量或排隊上樓時間只是角度不同,但卻是互相關連。原則上而言,建屋量愈多,排隊時間愈快,其中沒有任何魔術效應,不多建屋也可以加快上樓。正如本欄之前所分析,排隊輪候時間是有水分滲入,因為計算時間是以第一次揀樓來定,而不是以真正搬入公屋來計算,一般輪候人士要揀三至四次樓才可以搬進,所以這個輪候時間就算不是誤導,也要加上注腳,否則就無法有共同基礎來討論。

因此,用計實數的方法才可以說明排隊上樓時間指標的問題。現時公屋輪候冊有十五萬人,而建屋量只有一萬五千,把兩組數字併起來就會發覺有大問題,那就是建屋量不變,現時等待輪候的十五萬人,要十年後才可以完全解決。從這個基數看,何來三年上樓的指標。

這是很簡單的數學問題,如何計也不可能計到三年這個平均值。大致來推算,要平均數值達到三年,建屋量一定要升到五萬左右才有可能達標。當然,這是一個簡化了的計算方法,而除了新建屋量,房委會還會有一定數量舊有的公屋回收,但也只是幾千之數。

總而言之,新建屋量每年維持一萬五千左右,真的要上樓,就不可能在三年內做到,少則五年,多則七年。也因為上樓輪候時間有模糊地方,真的要解決問題,還是踏踏實實回到每年建屋量這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