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剝削巿民知情權 陷入黑暗期

傳媒受打壓,市民知情權進入黑暗期!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期間,港府對傳媒諸多阻撓;警方、消防、救護相繼改為數碼通訊,相關部門又拒絕實時發布突發消息;加上政府近年選擇性地向傳媒「放料」,順服於政府的傳媒就得更多政府消息,多批評政府的傳媒遭受「封殺」,新聞自由明顯被箝制。學者直指新聞自由被打壓,受害人是被剝削知情權的香港市民。

港府近年多次以不同方法阻撓傳媒採訪,警方更向新聞自由施以重擊。本年度的七一遊行晚上,警方在沒有任何預警下向記者及示威人士施放胡椒噴霧,一名實習記者更被拘捕;○四年警方實施通訊數碼化後,警方高層承諾每天發布一百宗案件,並會於事發後廿分鐘內向傳媒發布消息,但至今仍有逾一成消息於事發後超過一小時才發布。

頻開「吹風會」 禁錄音攝影

多年前任職報章記者的立法會議員黃毓民表示,他做記者的年代,採訪突發新聞的時候,記者與前線警員素有默契,雙方在互不干涉影響下工作,絕少發生近期的示威、集會時記者被胡椒噴霧擊中,甚至不問情由推撞記者的事件,「我覺得警方依家對記者相當之差。」他指傳媒與警方交惡,主要源於警方高層加強了對傳媒控制的方針,改變前線警員對記者的處理方法。

此外,不少政府部門近年改以閉門「吹風會」宣傳轄下政策,有統計指去年三至五月的三個月內,港府共舉行多達十二次「吹風會」,獲邀的傳媒一律禁止錄音及攝影,報道更不能透露發放消息官員名字,甚至規定傳媒不可找相關人士回應,只准報道官方想公開的訊息。

限制訊息 官員欠缺承擔

作為傳媒與政府部門溝通橋樑的政府新聞處近年更「踩過界」,在政策落實、傳媒爭相採訪相關官員之際,由新聞處「獨家」專訪主事高官,在其網上頻道發表;更多次在沒有通知傳媒採訪下安排高官出席活動,事後由新聞處發放經剪輯的片段及稿件,限制傳媒可得訊息的意圖顯而易見。

「如果佢當年真係畀片我,我即刻掟落鹹水海!」記者出身的立法會議員劉慧卿表示,當年「跑新聞」時,政府並未有向傳媒發放經刪剪及潤飾的「鱔片」和「鱔稿」的做法,高官亦傾向接受權威媒體的訪問,約訪比現時容易。劉又指出,雖然過去政府都有以「吹風會」形式為政策出台,不過未及現時濫用,究其原因是官員欠缺對後果的承擔。

學者:政府狹隘觀念治港

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亦批評,政府「吹風會」的做法形成一個獎罰的制度,順服於政府的傳媒就得更多政府消息,反之就受到抵制,對傳媒及市民亦不公允,更反映政府以狹隘的觀念治港,通過塑造輿論去主導民意。

傳媒除了讓市民得知本港近日的大小事情外,杜耀明認為報道能引起社會的關注,找出涉事的背後原因,以輿論壓力驅使有關機構正視問題,「呢個壓力對施政嘅人而言係好大嘅推動力嚟㗎!」惟警方、消防、救護的通訊系統相繼數碼化,加上相關部門未能實時將突發事件通報傳媒,限制消息的發布,變相為了減輕政府施政的壓力而削弱公眾知情權,對社會百害而無一利。

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表示,政府打壓新聞自由,市民知情權熄機,將影響市民安危,甚至社會穩定,「當發生大火,如果冇及時公布,附近市民唔能夠提高警惕防範;封咗路,其他市民又唔知,唔識得搵路走,引發大塞車,如果車上有人有急事或者有急病搵醫生,就好麻煩,加上當有事故,消息又唔靈通時,就會流言四起,引發社會大混亂。」

圖、文:專案組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