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謂香江是桃源 星星之火可燎原

周末的中環,原本是外傭及遊客的天下,昨日則被憤怒的示威者佔領。由全世界網民串聯發起的「佔領全球」活動,獲得全世界一千個城市響應,本港多個團體亦發起「佔領中環」行動。雖然參加的市民背景不盡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及訴求,那就是對貧富懸殊、金融霸權表達不滿,向無能政府發出怒吼。

這場風起雲湧、席捲全球的「佔領」行動,發端於美國「佔領華爾街」行動,如今這股風暴吹襲香港,一點都不令人奇怪。香港與華爾街,都是國際金融中心,美國有金融霸權,香港也不例外,這從雷曼債券事件可見一斑;美國有貧富懸殊,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國際組織的調查發現,香港貧富懸殊的程度冠絕全球發達經濟體;美國有官商勾結,香港也好不到哪裏去,政府偏幫大財團處處可見;奧巴馬政府上台三年全無政績,民望一落千丈,港府五十步笑一百步,曾蔭權政府上台七年,一事無成,添煩添亂,民望評分持續插水至四十多分,跌入「表現差劣」官員行列。

如果說,「佔領華爾街」反映美國人對經濟委靡、失業率高企、政府無能、夢想破滅感到痛苦,那麼,「佔領中環」則是港人為樓價狂飆、貧富懸殊惡化、管治亂象紛呈、香港競爭力每況愈下感到絕望的體現。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無論是「佔領華爾街」還是「佔領中環」,都是日益升溫的仇富、仇官情緒的一次大爆發,這證明一個社會要長治久安,各個階層要和諧相處,富人必須承擔起社會責任,財富取之於社會,應該用之於社會,否則,過分的貪婪,只會埋下社會動盪的種子,甚至自掘墳墓。十九世紀中葉,歐洲工人反抗資本家剝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等左翼思潮乘勢而起,引發席捲全球的暴力革命,多少政權被推翻,多少人頭落地,就是前車之鑑。

可惜,不少政府沒有吸取歷史教訓,以自由市場為名放鬆對金融寡頭的監管,甚至助紂為虐,三年前爆發的全球金融海嘯,說到底就是金融貪婪的惡果。就香港而言,港府奉行所謂「大市場、小政府」政策,無所作為,坐視社會不公問題不斷惡化,回歸十四年,雖然本港經濟總量增長了五成以上,惟大部分成為富豪的盤中飧,基層市民沒有分享到經濟增長的好處,實質收入不增反減,生活水平每況愈下,導致民怨沸騰。當愈來愈多市民變成憤怒鳥,暴力抗爭場面自然也就愈來愈多。

曾蔭權剛剛發表的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本是撥亂反正的最後機會,可惜他虛應故事,不僅沒有提出長遠的扶貧策略,反而將問題歸咎於資本主義制度,為施政無能塗脂抹粉,結果火上澆油,激起市民更大的不滿。

仇富的根源,在於仇官。「佔領中環」行動如同在民怨的乾柴堆上投入火種,隨時可能形成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