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把金戈挽落暉 安民無計惟自吹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卻不來。曾蔭權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以淺黃色為封面,主題是「繼往開來」,洋洋灑灑,包羅萬有,成為近年篇幅最長的施政報告,很明顯,他是想藉臨別秋波清還多年來的施政欠債,博取幾下掌聲,挽回多少民望。可惜,機關算盡太聰明,人們完全看不到施政報告如何繼往,又如何開來,只看到他自吹自擂,自我貼金,這方面他倒是開創了施政報告的先河。

為了展現夕陽政府對香港的「承擔」,施政報告的內容巨細無遺,由房屋到安老政策,由民生到經濟發展,連僱員侍產假及市民領養流浪貓狗也提到。曾蔭權聲稱要與市民分享他執政七年的經驗,但實際上,大部分建議都是泛泛而談,根本沒有提出任何切實可行的措施。

構思粗疏 添煩添亂

曾蔭權一早揚言,今年施政報告除了會推出短期措施紓解市民當務之急,還有中長期政策解決房屋、人口老化及貧富懸殊問題。然而,整份施政報告給人的感覺是,缺失賴上屆,問題留下屆,有威自己攞。所謂短期措施,只是循例向基層人士派糖,了無新意;而所謂中長期政策,也不外乎慷納稅人之慨,以「賣大包」方式推出「新居屋」。

房屋問題是今年施政報告的重點,曾蔭權將高樓價問題歸咎於上屆政府,聲稱復建居屋是「回應中低收入家庭的置業訴求」。為了顯示新居屋不同舊居屋,他不惜大贈送,新居屋售價不再根據市場水平釐定,而是將售價與合資格家庭的供樓能力掛鈎,例如一個月入二至三萬元的家庭,實用面積四至五百呎單位,售價定於一百五十萬至二百萬元;此外,業主將來轉售新居屋時,在計算補價方面,不必跟隨物業市場的變化調整,而是將單位購入時的資助額視為貸款,業主只需償還有關貸款即可。

不患寡而患不均,曾蔭權推出的新居屋計劃標奇立異,售價完全與市場脫節,這不是資助中低收入家庭置業,而是半賣半送,不但對舊居屋業主不公平,對辛辛苦苦做私人市場「房奴」的市民不公平,對所有納稅人也不公平。其實,曾蔭權也知道新居屋計劃有問題,承認在構思有關細節時,要顧及對現有居屋業主的公平性,以及有關安排涉及公帑資助,也要考慮整體社會的接受程度。

很明顯,新居屋計劃急就章,構思粗疏,問題多多,勢必引起極大爭議,施政報告將所有問題和爭議留給下屆政府,這根本是添煩添亂。

至於所謂優化置安心計劃,同樣大有漏洞。施政報告建議將置安心單位首次開賣時的市價作為「封頂價」,選擇「先租後買」的參加者在終止合約後的兩年內購買有關單位,可獲保證以當初訂定的「封頂價」購買,不會因市價急升而調整,這顯然也有違公平的原則。

扶貧也是今次施政報告的重頭戲,不過,曾蔭權只是推出免公屋兩個月租金及綜援發雙糧等派糖措施,例行公事,毫無新意。安老方面,曾蔭權雖然承認人口老化問題嚴峻,目前全港有九十萬長者,二○三○年將增至二百一十萬,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但除了津貼長者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以及推出所謂「廣東計劃」讓回廣東養老的長者在當地領取高齡津貼,再無其他實質性措施。其實,曾蔭權也承認香港是移民城市,大家來自五湖四海,那為甚麼只有回廣東養老的長者才可領取高齡津貼呢?這不是歧視其他省籍的老人家嗎?如果有人提出司法覆核,港府如何面對?

博取掌聲 事與願違

要解決安老問題,根本之道在於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制度,香港是富裕社會,完全有這個條件。然而,施政報告卻以社會不容易達成共識為由,將全民退休保障束之高閣,令人莫名其妙。

扶貧不力也就罷了,曾蔭權大發謬論,指香港奉行資本主義制度,貧富懸殊問題難以徹底解決。這根本就是狡辯,全球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哪個地方的老人要靠執紙皮維生?哪個地方的劏房氾濫成災?香港的貧富懸殊幾乎冠絕全球,這又該如何解釋?事實證明,貧富懸殊惡化與甚麼社會制度無關,而是港府嫌貧愛富、政策失誤埋下的禍根。

「徒把金戈挽落暉,安民無計惟自吹。」曾蔭權政府上台七年,劣迹斑斑,可笑的是他在施政報告中竟花了不少篇幅自吹自擂,將回歸以來GDP增長、就業職位增加、香港獲得「AAA」評級等算成自己的功勞,甚至將十大基建列為政績吹噓一番。實際上,十大基建阻力重重,舉步維艱,大部分項目至今還未動工,曾蔭權口口聲聲以基建帶動經濟建設,到頭來成了一句空話。至於甚麼六大優勢產業,施政報告除了照本宣科又重複一遍之外,再也沒有任何進展。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曾蔭權當然不希望在歷史上留下污名,他在施政報告這最後舞台賣力表演,無非為了博取掌聲。可惜事與願違,整份施政報告看似面面俱到,包羅萬有,實際上不是老調重彈,就是小恩小惠,小打小鬧。更何況,大至復建居屋,小至長者乘車優惠,絕大多數措施僅在構思階段,遠水根本無法救近火。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說穿了,夕陽政府虛應故事,不過將燙手山芋留給下屆政府,繼往開來云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