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國際都會就是如此

之前提及,醫管局早前招聘海外醫生,以紓緩本港公立醫院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現有二十九名海外醫生符合資格,可在本港公立醫院執業。局方表示目前仍繼續審批部分申請,日後可能有更多海外醫生到港工作。

有些人可能會擔心引入外地醫生來港執業,將與本地醫生競爭職位空缺,增加本地醫生就業的難度。這未免太看輕由本港培訓出來的醫生了,而且亦忽視了競爭帶來進步的道理。

其實,不單是醫護業,香港其他專業界別亦不妨嘗試引入外地專業人士。很久以前,香港就被譽為購物天堂,意思是除了香港本身的貨品,也可以買到世界各地不同的貨品,而且貨物的質素都有保證。

時至今日,香港仍自詡為國際大都會。香港人在本港消費,都想追求更高質素的貨品或服務,他們需求的不只是香港自身質素較好的東西,同時希望能購得具有世界級質素的東西。

如果今後香港仍要擔當國際大都會的角色,就要有廣闊的氣度,容讓世界各地的優秀貨品以及人才在香港競爭,藉競爭帶來進步,令香港保持在世界上的競爭力。這是國際大都會的魅力,亦是其所需的代價。

此外,引入的競爭並非單單在低技術工種層面,應該包括類似醫護的專業界別。身為專業界別的人士理應懷着國際性視野,樂於與世界各地專業人士競爭,從中彼此交流更好的技術與經驗,這無論對本港的專業人士還是消費者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