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現代媽媽一方面為子女升學及成績煩惱,又要兼顧事業發展,容易導致壓力爆煲,出現抑鬱症及焦慮症等情緒問題。有精神科醫生指出,每年九月至十月新學期伊始,正是在職母親患情緒病的高危期,提醒家人若察覺媽媽們持續一個月出現集中力不足、常感疲倦、容易緊張及動怒等徵狀,應及早向專業人士求助,否則她們最終或產生自毀念頭。
今日是「世界精神健康日」,由香港基層醫護基金成立的「情緒動力聯盟」呼籲公眾關注女性精神健康。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德誠表示,研究顯示,每八名女性有一人患抑鬱症,女性患抑鬱症風險較男性高兩倍。每年九月至十月學校開課,更是引爆女性情緒問題的高危期。
他舉例,其他月份求診的女性,每十人只有一、兩人表示受子女問題困擾,但該兩個月不論新症或舊症,大部分為子女煩。尤其子女升讀小一或中一的母親,經常擔憂子女是否適應新環境、能否追上課程等。若子女無法升讀心儀學校,媽媽更出現自責念頭,「又要排隊填表、又要上網睇攻略,依家國際學校肯畀錢都未必入到,經濟轉差佢哋又唔敢煩老公,自己孭起所有壓力。」
李醫生指,大部分患者不會自覺「不開心」而求診,較常見是在職女性因無法兼顧工作而察覺不妥,「好多時係情緒影響佢哋集中力,變得記性差同成日做錯嘢。」其他常見徵狀包括感疲累,或容易緊張、恐懼及動怒,不斷重複思考同一問題導致失眠,嚴重者更有自殺念頭。若女士們持續出現相關徵狀一個月或以上,應盡快向專業人士求助。
他說,新一代抗抑鬱藥已不會引致肥胖、呆滯等副作用,患者一般服藥兩、三個月後可康復,再過半年可逐步停藥,重投正常生活。
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助理教授李美瑩說,媽媽們應學懂放鬆心情,每天預留一些私人時間做自己喜歡的活動,例如逛街、看書及美容等,亦宜擴闊生活圈子,多與朋友聚會,避免過分專注於家庭問題及不應將子女問題無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