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毒蠔傷肝損生育

港人嗜吃生蠔及帶子,但廣東省工業持續發展,工廠無止境排污帶來生態危機,重金屬嚴重污染貝殼類海產。有內地專家引述研究指,伶仃洋一帶的生蠔重金屬鎘超標九十倍,可損人類生殖系統,甚至致癌。本港專家分析,珠三角海港污染勢伸延至港,早前研究亦發現本港街市多種貝殼類海產同含鎘,警告孕婦、幼童及長者應盡量少吃生蠔與帶子。

廣東海洋和漁業局每年發表的《廣東海洋公報》顯示,珠三角地區沿岸的深圳河及東江等水域,石油烴、砷及其他重金屬等污染物多達近一百一十萬噸,當中有七成污染物由珠江排入,公報指,廣東近海有四成排污口的污水排放量超標,導致一成六近海海域受重金屬嚴重污染,被監測的十一個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有九個的海域生態環境質量處於差或極差狀態。

貝殼類魚類同遭殃

廣東近海海域盛產蠔、帶子及青口等貝殼類海產,海域嚴重污染,海產亦難逃一劫。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黃小平稱,廣東省近岸海域污染嚴重,伶仃洋一帶的甲殼類、雙殼類及魚類海產同遭殃,他指研究顯示,梅童魚鉛元素及鉻元素分別超標四十八倍及廿四倍,生蠔的鎘元素更超標九十倍。

本報早前曾委託化驗室驗出元朗下白泥泥灘的蜆含有砷、鎘及鉻等重金屬,含量全部超出內地標準,而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年初更曾公布本港街市售賣的八種貝殼類海產含重金屬鎘,包括帶子、東風螺及司庵等。負責該研究的城大生物及化學系副教授張潤興稱,海水受到工業污染是海產鎘含量超標主因,珠三角海水受污染,本港水域亦難以置身事外,以上次研究的鎘含量推算,他建議成年人每周不應食用多過十隻貝殼類海產,孕婦及幼童食量更要減半。

洗擦外殼摘取內臟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九年已曾在元朗街市及流浮山海鮮檔驗出三個蠔樣本含重金屬,食安中心昨指,恒常食物監察計劃會於進口、批發及零售層面抽取水產類食品作重金屬檢測,去年至今年八月抽取超過一千一百個水產樣本化驗,結果有七個貝殼類海產及十二個魚樣本不合格,它們分別含有汞(水銀)或鎘,但當中沒有蠔在內。食安中心指,鎘可在海水中存在,若攝取過量會損害肝及腎功能,市民處理貝殼類海產時應要洗擦外殼及先摘取內臟。

本報綜合報道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