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武俠小說常形容大俠攀過懸崖峭壁,才採摘到的天山雪蓮能令人返老還童,現實裏雪蓮花補血及治風濕關節炎症等效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將用兩年時間研究雪蓮花效用,初步研究三種不同產地雪蓮花,發現來自西藏綿頭雪蓮的抗炎及鎮痛功效最強,學院期望研究可讓雪蓮花普及使用。
雪蓮花屬菊科的鳳毛菊,主分布在新疆、青藏和雲貴高原一帶,生長在海拔三千至四千米的流石灘和懸崖上。由於需時三至五年才開花結果且難以大量培植,這種花也是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浸大中醫藥學院教學部副教授陳虎彪表示,中醫會用雪蓮花醫治婦女血崩、男士陽痿及風濕性關節炎等,最常用的三種有西藏的水母雪蓮、綿頭雪蓮及本港小部分地方有售的天山雪蓮。
浸大早前獲撥款進行研究,由今年底至一三年底研究雪蓮花的藥效。研究初步進行了動物測試,為耳朵或腳爪受傷的小鼠塗上不同劑量的雪蓮粉,並分別於一、三及五小時後觀察抗炎及鎮痛功效。結果發現,小鼠使用每公斤體重服四百毫克的高劑量綿頭雪蓮,五小時後消炎能力達五成,而天山雪蓮及水母雪蓮分別只有三成半及一成六。另外,高劑量綿頭雪蓮於五小時後的鎮痛能力達五成二,功效最強。
陳虎彪指,現時天山雪蓮花售價便宜,一塊雪蓮的批發價只需十多元,但港人對它的藥效認知不多,他期望研究下一步會找出服用雪蓮後的吸收情況及最佳提取方法等,將來可研發大量培植的技術,讓病者受惠:「不是要將它愈賣愈貴,而是要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