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甘銘添報道】政府今年四月收緊發水樓,限制樓宇總樓面面積發水一成,其中一個條件是得到環保認證,負責評級的建築環保評估協會收到五十九個申請,數目比以往沒有誘因時大幅上升。該會預期,發展商為求發水,日後百分百新樓都會申請環保認證,對推動環保建築來說絕對是好事。
建築環保評估協會主席吳家賢(見圖)接受訪問時稱,該會自九六年起為建築物環保評級(BEAM),共二百七十座大廈獲評級,去年更新評級標準為BEAM Plus。今年四月一日政府收緊發水樓後,共有五十九個申請,當中廿四個為住宅項目、十五個商業項目。
樓宇要發水,先要獲得該會臨時評級,到樓宇落成後,再有最後評級,評級分為白金、金、銀和銅。吳家賢承認過往評級有落差,樓宇最終評級低於臨時評級,但她強調會加強監控,「發展商要提供採購合約,讓我們知道樓宇物料是否環保,而且樓宇被降級,對發展商也有壓力。」
吳家賢表示:「環保建築不僅是綠化這麼簡單,還有節能、節水、空氣流通、單位隔音、建築物料是否循環再造、物料會否釋放有害氣體或放射物質,甚至樓宇會否影響周遭環境等,全都是考慮之列。」
該會現有三十多名建築界專業人士負責樓宇評級,吳家賢指出,為免他們工作受影響,身份保密。而為應付需求,明年中培訓多十多人。該會亦已培訓了千多名「綠建專才」,他們對環保建築有認識,在設計樓宇時可發揮作用。吳家賢希望社會大眾進一步認識環保建築,要求發展商興建更環保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