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來潮搞保育 矯枉過正添民怨

去年大浪西灣事件引起滿城風雨,暴露港府對郊野公園內的私人土地全無規管,當局亡羊補牢,計劃將五十四幅鄰近郊野公園的私人土地納入規劃管制。詎料未曾保育先添亂,上述計劃引起新界居民強烈反彈,鄉議局怒斥當局的做法等同搶奪民產,夕陽政府比殖民政府還差。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辯稱,有關規劃並非搶走私人土地發展權,不會扼殺發展需要。其實,任何私人土地一旦納入保育規管,其發展必然受到限制,業權變得不完整。更何況,對於這五十四幅土地的規劃細節、賠償等問題,當局一概沒有交代,足證官員自己心中也沒譜,又如何說服居民接受?

須知道,香港奉行資本主義,私人業權是受到法律保障的,港府強行將私人土地納入保育規管,又沒有提出相關的賠償方案,難免令人質疑,隨時引起法律訴訟。為表不滿,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明言會上京「告御狀」,有新界居民揚言發起激烈行動,甚至不排除發動移居歐洲的新界原居民抗爭。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港府回應社會訴求,加強保育郊野公園,沒有人說不對,問題是,保育必須有整體及長遠規劃,做到合法合情合理,而不是急就章,亂搞一通。有鄉議局成員批評,港府忽然決定將私人土地納入規管範圍,事前諮詢嚴重不足,亦欠缺周詳安排,證明有關措施只是官員心血來潮,但求應付輿論,完全沒有顧及業主感受。

事實上,港府的保育政策混亂不堪,進退失據,被指侵佔民產的鬧劇並非首次發生。年前發生景賢里風波後,當局匆忙進行古蹟評級,一口氣將一千四百多幢建築列為古蹟,當中七成三私人物業的發展、轉讓、裝修,甚至申請按揭都受到嚴格限制,不少業主無所適從,怒斥當局矯枉過正,無理侵犯私人業權。

諷刺的是,古蹟名冊的爭議仍未解決,港府竟然在保育郊野公園方面犯下同樣的錯誤,徒然挑起官民對立,簡直愚不可及。申訴專員日前踢爆,早於九一年,當局已打算將鄰近郊野公園的私人土地納入規管,可惜二十年來,不同部門一味空談政策,耽誤實事,以致郊野公園的保育工作不進反退,至今未有全面規劃。

其實,只要港府肯動腦筋,兼顧鄉郊保育與私人土地業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譬如鄉議局提出以地換地,又譬如有人提出向業主發放現金賠償,都不失為可行辦法。此外,有人建議由政府帶頭成立保育基金,由官、商、民三方共同出資,用於賠償受保育影響的私人土地,既可解決業權問題,又可推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保育工作,提升環保意識,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說到底,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保育並不難,難在夕陽政府無心戀戰,官員個個抱着等收工的心態,混得一日是一日,根本無心解決問題,寄望他們推動保育大計,無異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