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安老服務重中之重

人口老化愈趨嚴重,過去的施政報告鮮有提出長遠政策,主要在現有制度上修補,並無決心做好全盤規劃以應對未來變局,未知曾蔭權最後一份報告是否有所啟示?

去年報告提出「高齡化社會」的概念,承認高齡人口將劇增,對長者服務帶來挑戰,認為政府有責任帶領社會做好準備。不過,話題一轉,只點出政務司司長任主席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將聚焦研究兩個課題,分別為長者回鄉養老的便利安排和配套措施,以及內地婦女每年在港所生約三萬個兒童未來赴港就讀、生活和由此衍生的影響。

近年政府喜歡搞研究,可惜需時甚久,左三年加右三年,遲遲未見結果,未知上述兩個大課題的研究成果,曾蔭權任內能否出台?即便如是,具體化成為可行性措施,然後落實,恐怕也會是三至五年的光景,也未知下任政府的積極性如何。

去年施政報告發表前夕,有報道指長者輪候資助院舍宿位「等到死」的問題,始終未能解決。全港共有逾四千五百名長者在輪候冊上排長龍,因等候太久而身故,平均每日死亡人數高達十二名,轟動一時。

政府辯解,強調長者平均只需輪候數個月,但業界直指,由於入住資助宿位需通過連串評估,耗時頗長,平均輪候時間實際為三至四年之久。

最終施政報告作出的回應只有一小段,僅含糊地表示在「改善買位計劃」下,會增加較高質素宿位的供應。但何謂高質素?增加多少?何時到位?所有細節一概欠奉。

今年安老服務再一次成為施政重點,除應對上述承諾的兌現作出交代之外,公眾引頸以待長遠政策的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