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在盈利不俗下全球裁員精簡架構,可能是該行對國際經濟走勢缺乏信心,未雨綢繆。全球正處於風雨將至的前夕,事態難料,但有一個共同看法,就是金融會進一步波動。
實質經濟增長減緩,歐美尤是,日本亦然,而倚靠出口的中國及東亞、東南亞國家經濟亦有放慢之勢。於是,原是國際經濟增長主力的發達國家已失去動力,補上作為國際增長火車頭的東亞新興國家亦開始力有不逮。
同時,早年貨幣量化寬鬆政策產生的龐大資金在國際市場上東闖西竄,到處製造機會牟取暴利,且愈來愈集中於金融範疇,不進入實質經濟,反而通過個別國家的金融危機,迫使各地政府調整,打擊實質經濟,把投機資金製造的金融危機轉變為實質的經濟危機。
全球各國政府似乎不敢非槓桿化,也不敢對這些熱錢作管制,就算有也是十分被動。如早前歐洲部分國家禁止沽空,以及近日瑞士法郎與歐元掛鈎,只希望把熱錢趕走,卻不是全球協力打擊熱錢,將之規限、約制和束縛。這背後應是美國政治力量與跨國金融資本勾結的因素。
國際游資仍沒減少,反而美國很可能推出的量化寬鬆政策將製造更多游資。假使歐洲加強管制、日本龜縮、中國亦收縮銀根,並藉人民幣的不完全自由兌換作為防禦,游資會走向哪裏呢?金價大幅上調,反映資金流入,但只有黃金(加上白銀)市場,不足吸納龐大國際游資。它們在衝擊歐債之餘,下一步會如何呢?這正是國際經濟不穩定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