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收生爭崩頭 可憐天下父母心

介紹亞裔人士如何教育子女成材的書籍《虎媽的戰歌》年初在美國一炮打響,戰火延燒到全世界,掀起一場東方與西方教育優劣的大討論,總體而言,輿論對這本書彈多於讚,甚至惹來「抹黑亞裔」的惡評。不過,在西方被視為異類的「虎媽」不必傷心,因為在東方尤其在香港,虎媽知音數不勝數,這從傳統名校收生爭崩頭可見一斑。

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簡稱「新小拔」)舉辦招生簡介會,年年吸引大批父母排隊報名,今年更是盛況空前。昨日清晨六時許,已有家長輪候,排隊人龍後更一度長達數百米,逾二千名家長冒雨守候,人龍從學校排至亞皆老街的港鐵旺角東站行人電梯口,蔚為壯觀。校方表示,去年接獲二千四百多份入學申請,今年料將再創新高,「可能會多一千幾百,好難估計」。

新小拔每年僅收生一百五十人,申請報讀的則有三、四千人,競爭之激烈不言而喻。為了增加成功率,家長可謂出盡法寶,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要出類拔萃,體藝表演能力也要出類拔萃,參加各類補習班、雞精班恐怕是免不了的。還有,為了讓孩子在面試時表現出色,不少家長還要為孩子報讀專門的訓練班,學習禮儀之道。可以說,自打上幼兒園開始,直到入讀大學,香港的孩子由始至終都要面對激烈的競爭,承受沉重的壓力。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想方設法讓孩子入讀名校,除了「望子成龍」的心理使然,其實也是香港教育失敗、制度畸形的折射。本港基礎教育之缺陷早就備受詬病,表現在整體師資水平不高、教學方法落後,而中學按成績分類制度將學生打上「標籤」,也對學生及家長帶來很大的困擾,尤其是教育政策朝令夕改,更是令家長、教師、學生無所適從。於是乎,師資力量相對雄厚、升學率偏高的傳統名校,便成為家長心儀的對象,招生爭崩頭現象愈演愈烈,不足為怪。

其實,入讀名校僅是第一步,父母最終希望孩子能考進名牌大學,增強社會競爭力。本地大學學位有限,入學率僅三成,許多學生中學畢業後不得不走入社會,面對畢業即失業的困境。以往,不管文化水平高低,只要肯拚搏,總有出頭天,許多白手興家的成功人士學歷都不高,惟時移世易,如今的情況已截然不同,社會流動性極小,從基層走上高層幾乎是不可能。不合時宜的教育制度,畸形的社會環境,迫使家長不惜埋沒孩子的天性,剝奪其童真,也要想方設法擠入象牙塔的塔尖。可以說,香港父母的內心焦慮,是教育制度優越的美國虎媽感受不到的;香港孩子承受的壓力,也是美國同齡人難以想像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孩子資質不同,個個入讀名校是不可能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只會導致家長緊張、孩子痛苦,社會成本增加,不正常的競爭只會產生少數幸運兒,製造大部分失敗者。港府施政無能,教育失敗,是社會貧富懸殊擴大、跨代貧窮惡化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