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日本首相難竟全任

菅直人宣布辭任首相,結束短短一年的任期。眾所周知,原因是日本政府在「三一一」大地震後救災不力,又拙於處理福島第一核電站洩漏事故,引致民望下滑。首相不能做滿任期,可說是日本獨特的政治生態,究其原因是日本政黨輕易地以首相辭職來處理其面臨的政治問題。

首相在日本制度上是擁有國家最高行政權力者,但因其產生需要執政黨內各派系支持和協調,上任後就要分配一些內閣職位給支持他任首相的派系,結果削弱了首相在內閣的權力。如首相開罪該派系,該派系的閣員可在國會與其他派系合作提出不信任動議,令整個內閣倒台。因此,首相在施政時往往要考慮其他派系的利益及反應,其權力因而大受限制,甚至成為各大派系的傀儡。

反過來說,維護執政黨內派系的利益或其於國會的議席,比維持首相的地位重要,所以當政府面臨難於處理的問題或民眾不滿,黨內派系就將矛頭指向首相,迫使他辭職,藉此減緩民眾的不滿情緒由首相內閣蔓延至執政黨。

上文說了菅直人辭任首相的原因,而其前任鳩山由紀夫則因「普天間空軍基地問題」辭職。卻說去年五月,鳩山因無法兌現其競選承諾,將普天間空軍基地撤出沖繩而向民眾道歉;日本社民黨亦因不滿基地的搬遷方案而退出執政聯盟,結果鳩山辭職以承擔政治責任。而首相辭職後,亦如民主黨所願,並無禍延其黨,得以減少不滿的聲音。

日本政黨凡遇政治問題動輒以首相為「擋箭牌」,而不是全心輔其施政,難怪日本首相難以竟其全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