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與卵子結合,然後新生命形成」,這個人體奧妙的道理,相信連小學生都會聽過,不過,精子為何會與卵子結合,醫學界一直尋找箇中原因。港大醫學院經過三年研究,最近發現卵子上的聚糖分子原來可吸引精子黏結,從而令精卵結合;若卵子缺少此聚糖分子,精子便黏不住卵子。研究成果將有助科學家進一步研究不育的成因及輔助生育研究,相信不久能為不育夫婦帶來曙光。
港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研究人員從近二百顆未受精的女性卵細胞中分離出透明帶,再用質譜儀對透明帶上的聚糖結構進行分析,發現透明帶上逾七成聚糖末端含有聚糖分子唾液酸化路易斯∣X(SLeX),團隊嘗試在透明帶上加入SLeX抗體,抵銷依附在卵子上的SLeX。該學系教授楊樹標表示,研究發現卵子若缺少SLeX,就不能和精子黏結,令受精過程失敗,證明SLeX能有效令卵子與精子黏結。今次研究結果為人類在自然授精過程中精卵結合的關鍵作用提供重要方向。
世界衞生組織資料顯示,全球約有一成半夫婦不育。楊樹標表示,現時有三種治療不育方法,包括宮內人工授精、體外授精(IVF)及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CSI)。他續稱,瑪麗醫院每年約有六百人接受體外授精,當中約四成人會因體外授精無效而需要接受ICSI,即將精子直接注射入卵子中。ICSI雖能有效幫助受精,但百分之一胚胎會患有染色體異常等問題,容易形成畸胎,故醫院一向不鼓勵病人以ICSI作為治療不育的方法。
楊樹標表示,團隊下一步將會研究卵子上SLeX物質與受精之間的關係,以及SLeX多寡會否影響受精的成功率。如研究技術成熟,相信一至兩年內能應用於簡單的醫學診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