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港澳辦負責人就下任特首條件發表看法,一是愛國愛港,二是有高的管治能力,三是有較高認受性。這三條從普遍性角度來看無疑是對的。而從特殊性角度思考,則要結合香港面臨的深層次矛盾,以憂患意識去審視到底當今香港需要一個守成型下任特首,還是需要一個開拓型的下任特首?
「大海航行靠舵手」,別以為香港下任特首只須應付諸如樓價飛漲、貧富懸殊、人口老化等經濟民生問題以及二十三條立法、為「雙普選」鋪路等政治課題,其實,香港面對挑戰之嚴峻、複雜、深刻,絕非上述五條考題所能涵蓋!只有深入地而不是膚淺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認清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才能了解香港需要一個怎樣的下任特首,方可推舉出一位能帶領香港航船駛向勝利彼岸的下任特首!
除了樓價飛漲、貧富懸殊、人口老化等「老生常談」之外,下任特首要面對的挑戰尚有很多。
其一,要解決經濟轉型的方向和突破口。內地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令本港原先堪稱「世界第一」的製衣業、塑膠業、玩具業、電子業、鞋業、鐘錶業等勞力密集產業幾乎全部北移,造成製造業空洞化,相當部分的低技術勞工高不成低不就,形成了結構性失業。國家「十二五」規劃為香港定位的「金融中心」,除遭到新加坡步步緊迫的傳統競爭,亦受到上海「要在二○二○年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後來居上的擠壓;「貿易中心」地位則在中國加入WTO及兩岸實現「三通直航」之後,轉口功能已大為削弱;至於「航運中心」,鄰近珠三角幾個機場不停擴建分流,蛇口港、鹽田港乃至上海大小洋山港的搶生意,亦令香港物流所佔份額日漸縮水。所以,金融、貿易、航運三個「中心」都遭遇「分心」的危機,「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何來「守成」本錢?
因此,香港必須有一位開拓型下任特首,以前瞻、進取、創新精神,帶領香港在傳統的三個「中心」領域爭創新優勢,更重要的是,要有遠見卓識制訂長遠的科學發展規劃,殺出一條血路,開闢新天地,才能令香港保持旺盛生機,使核心競爭力「更上一層樓」!
相反,如果選擇一個因循守舊、蕭規曹隨的下任特首,延續以往甚麼「數碼港」、「中藥港」、「花卉港」和「進步發展觀」、「六大優勢產業」等華而不實、只講不做的思路,實際是無所作為,香港一定日薄西山,朝不保夕!
其二,重建行政主導,撥正行政、立法、司法關係。行政主導是香港百年成功基石之一,也是《基本法》立法原意。遺憾的是,行政主導在回歸前「英人治港」時是「龍」,回歸後「港人治港」卻成「蟲」,這一方面受「立法坐大」狙擊,行政長官關於擴充將軍澳堆填區的行政決定在立法會被否決就是一例,「有權無票,有票無權」成了解不開的「死結」!另一方面受「司法獨立」蛻變為「司法獨大,法官治港」掣肘,在「訟棍」政客或明或暗策劃下,層出不窮的「司法覆核」,「捉納稅人拳頭打納稅人眼睛」的「法援」濫用,在領匯上市、維港填海工程、港珠澳大橋環評報告、外傭居港權等一系列事件上對行政主導造成莫大困擾,這些都是港英管治時期從未發生過的。
面對行政主導今非昔比困局,選擇只有兩途:一是實行政黨政治,以二○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和二○二○年普選立法會為契機,特首與立法會佔多數的政黨組成執政同盟,形成「有權有票」格局,令行政主導有所依託,施政暢通無阻。但在反對派地區直選票源與建制派「六四比」的格局下,除非北京重新思考反對派的定性,否則不會允許政制發展去到這一步。二是堅持一九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和一九九○年頒布的《基本法》「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框架,定格於「原有的」即當年的港英治港體制,恢復昔日行之有效的行政主導,真正落實「五十年不變」而非「五十年大變、亂變」!這步棋,肯定一時震盪很大,但從長遠來看,香港付出的代價最少,且「師出有名」,有國際條約的依據,可換來香港的長治久安!
由此可見,香港必須由一位開拓型下任特首,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使命感,以《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為依歸,取得中央支持,撥亂反正,重振行政主導,把好對司法人事的委任關,挫敗港英餘孽以「司法獨大,法官治港」將港英「民主拒共」、「主權換治權」一套借屍還魂爭奪管治權的圖謀!做到這點,少點膽識魄力都不行!
相反,如果選擇一個不作為的下任特首,任由「立法坐大」、「司法獨大」,在兩者前後夾攻下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行政主導一定被「去勢」,重蹈「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覆轍,香港勢必氣息奄奄,人命危淺!
其三,扭轉「公權缺鈣,執法陽痿」局面。香港回歸之前,雖無民主,但有自由、有法治。由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溫良恭儉讓」和英國文化的紳士作風融合結果,香港多元意見表達除了一九五六年九龍暴亂和一九六七年「反英抗暴」特殊歷史事件外,政見表達基本上都遵循和平、理性、非暴力、守法原則。但近年來,香港政治生態惡質化,暴戾之氣上升,無政府主義抬頭。由在立法會內擲蕉、掃枱到在街頭衝擊中聯辦、立法會;由非法集結堵塞馬路,癱瘓中環,到聚眾阻止已通過法定程序的公共工程;由肢體衝撞特首,到放肆搶高官咪高峰,暴民政治愈演愈烈。歸根結柢是由於港府自廢執法「武功」,甘當「冇牙老虎」,姑息養奸所致。例如不法之徒非法佔據公眾地方皇后碼頭近半年之久,延誤合法的填海工程,累及政府賠上大筆工程違約金,且阻差辦公,豈料港府清場之後,對滋事分子既不作刑事檢控,又不作民事索賠。滋事分子出一輪風頭、搶一番鏡頭卻毋須付任何代價,自然「食過翻尋味」!港府是自毀長城,自取其辱!
因此,香港必須選擇一位開拓型下任特首,能夠以維護社會穩定繁榮和市民安居樂業為己任,嫉惡如仇,該硬就硬,指令紀律部隊和律政司,面對民粹挑釁不可「誤把馮京作馬涼」與民意混為一談,要堅定不移依法執法,該清場就及早警告以最低武力盡快清場恢復公共秩序,對不法之徒該檢控就檢控,該索賠就索賠,決不手軟!另外,加強與傳媒溝通,改善與傳媒關係,爭取傳媒監察政府工作同時支持政府依法施政,如此方能保障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秩序井然,令七百萬市民有啖好食!
相反,如果選擇一個守成型下任特首,面對日益囂張的暴民政治「騎騎笑」了事,心慈手軟,該拉人不拉,或警方雖然拉了人,而律政部門「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只會助長歹徒志氣,滅警方威風,徒令社會邪氣上升,正氣下降,屆時七百萬港人將生活、工作、投資於一個「動亂之都」,情何以堪!
有道是:「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當今香港,「政治路線」早已確定,就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幹部」者,特首及其管治班子也。歷史是一面鏡子:二戰前夕,英國首相張伯倫對希特拉德國抱有幻想,對希魔實行綏靖政策,企圖將禍水東引,結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邱吉爾則對希特拉侵略野心洞若觀火,呼籲國民提高警惕,準備抗戰,事態發展證明邱吉爾是對的,張伯倫是錯的。英國民眾開頭選錯張伯倫,讓自己國家招了災;後來選擇邱吉爾,才力挽狂瀾於既倒,這一教訓發人深省!
香港正處於十字路口,究竟要「從頭收拾舊山河」一洗頹風,脫胎換骨,抑或換湯不換藥,修修補補,延續管治弱勢?究竟是要香港成為國家的資產,還是成為國家的包袱?究竟是要對台灣做好「一國兩制」的垂範,還是不再理會對台灣起正面或負面影響?這些問題搞清楚了,該由開拓型還是守成型的人出任下屆特首就不言而喻了!
劉夢熊
newnew@oriental.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