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屋輪候冊申請人數突破十五萬大關,比去年上升近兩成,亦較○七年激增四成,強勁增長主要來自非長者單身人士,比○七年大幅增加近八成,當中逾半數未滿三十歲的年輕人。申請人異口同聲表示:「應趁年輕,收入低時申請公屋。」公屋團體要求房屋署增建公屋至每年二萬五千個,以應付基層住屋需求。
房署最新數字顯示,截至今年三月,輪候冊申請人共有十五萬二千四百名,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十八,比起○七年更激增四成。去年三月至今年三月期間,新登記非長者單身人士有一萬九千六百名,平均年齡三十二歲,百分之五十六未滿三十歲。
在輪候冊中,兩成三非長者單身申請人為學生。近七成非長者單身申請人說,希望獨自居住,亦有兩成半人指現時居所空間小。三成四人又說,應趁年紀尚輕,收入低時申請公屋。兩成二人表示,住公屋可以改善居住環境,日後財政狀況改善會遷出。
三成半輪候冊申請人表示有興趣參加公屋特快編配計劃,其中非長者單身人士比例更高達四成二。無興趣參加計劃者,大部分擔心單位曾發生不愉快事件。
輪候冊申請人的家庭月入中位數為八千元,高於去年的七千二百元;綜援受助人所佔比例則有下降趨勢,由○七年的百分之十七,減至今年的百分之八。
一成四申請人在第一次或第二次編配單位時沒有接受單位,主因是地點不合意和不滿意單位狀況。
公屋聯會主席王坤指出,九十年代初期,公屋輪候冊申請人數創歷史新高,多達十七萬,之後回落,但近年又上升,反映公屋供應量遠遠追不上需求,認為每年應建二萬五千個公屋單位,而非目前的一萬五千個。
王坤又批評:「房署說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三年是假象,因房署只計算申請至首次揀樓時間,而揀樓到配屋有時長達八個月,好多申請人等五年也上不到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