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屆特首之爭仍在拉鋸,近日政圈傳出一種講法,就是指「前後腳特首」,即唐英年與梁振英其實都是北京眼中的特首人選,只是先後次序不同,一個在一二年先做,一個在一七年後至。突然跑出一套「前後腳」說法,於這場跑馬仔有何啟示?
「前後腳」理論理論上不能說完全無道理。「鐵三角」中沒有一人能以壓倒性姿態拋離對手,北京對真命天子舉棋不定,反映三人各有不可克服的缺點。從這個角度來看,說唐與梁在阿爺心中那把秤上分量均等,都是別無選擇下的特首人選,邏輯上沒錯。
至於一人做一屆嘛,似乎也是愈來愈多人的想法。回歸十四年的失敗管治證明,香港特首的政治蜜月期都不長,董建華上任幾個月後即四面楚歌,曾蔭權連任後一年亦難逃被動捱打的困局,要一人做滿兩屆十年,就算勉強苦撐得過,對香港管治也非好事。
尤其是一二年特首要處理「廿三條」立法,一七年特首要拆解為二○二○普選立法會的政改炸彈,在炮聲隆隆下完成這兩項任務後,兩個管治團隊勢已傷痕纍纍,民望低殘,要競逐連任談何容易?
所以,「前後腳」理論可能真有其事,然而,它在這個時候在政圈流傳,箇中有何玄機?為了安撫下屆特首之爭的落選者,所以想這個「半壁江山」的折衷方案?還是為了擺平一場鬩牆內鬥,不惜出口術,以求先說服目標人物在跑馬仔爭逐中妥協收韁?
巧合的是,有人欲勸退梁振英,提出以立法會主席位置交換,若把傳聞與「前後腳」之說結合,竟可拼湊出這樣一幅圖畫:假設梁振英是那隻「後腳」,由明年至一七年「登基」這漫長五年裏面,如何維持人氣及影響力?別無他選,便只有在阿爺背書下參加直選,再在立法會主席的位置上爭取表現了。
然而,說到最後,「前後腳」理論是真是假不重要,左右大局的是誰人做前,誰人做後。五年後的事誰來保證?從當前形勢看,梁振英便沒有「落疊」了。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