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起波瀾 經濟前景滿陰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債務危機剛剛平息,歐洲債務危機又起波瀾,加上美國陷入雙底衰退的陰影揮之不去,在各種不利因素影響之下,金融市場出現劇烈波動,亞太股市經歷了一個黑色星期五。跟隨外圍股市走勢,港股亦暴挫九百三十八點,跌幅達百分之四點二九。山雨欲來風滿樓,股市暴跌預示新一輪金融和經濟危機隨時降臨。

股市是經濟的寒暑表,這次橫掃全球的股災,凸顯的不只是金融市場升跌、投資者盈虧的問題,更反映實體經濟前景堪憂。可以見到,美國和歐洲備受債務危機困擾,投資和消費信心大受打擊,導致經濟欲振乏力。剛公布的美國七月份製造業指數(PMI)降至五十點九,相對於六月的五十五點三,跌幅驚人,已瀕臨盛衰線邊緣。而歐洲的情況更加不堪,即使是一枝獨秀的中國,經濟增長勢頭也明顯放緩。世界主要經濟體同步下滑,可見需求疲軟、復甦無力是全球性的現象,金融海嘯可能重臨絕非危言聳聽。

更不堪的是,面對經濟復甦無力,財政手段失效,各國正準備採取貨幣手段。日本率先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美國亦正醞釀推出QE3,而歐洲也必定有樣學樣,新一輪貨幣戰蓄勢待發,意味着中國及其他新興經濟體將面臨新一輪通脹衝擊,可謂雪上加霜。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環球經濟不明朗,香港實難以樂觀。正如經濟學者警告,股市大挫顯示經濟前景陰霾滿布,不能期望短期內好轉,裁員潮、消費萎縮等將陸續有來。眾所周知,香港是高度開放的細小經濟體,經濟結構單調,過分依賴金融和地產,根本無險可守,所以,每當發生金融危機,香港必定難逃劫數。事實上,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和○八年的全球金融海嘯,香港都遭受重創,如果不是有CEPA和個人遊等政策相助,香港經濟能否有今日的局面,實在是頗大的疑問。

弗備難,難必至。在金融市場風高浪急、經濟前景陰霾滿布的情況下,港府將如何因應呢?是繼續守株待兔,還是未雨綢繆?金融海嘯之後,當局大吹大擂要發展甚麼六大優勢產業,可惜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香港十數年如一日,至今依然獨沽金融一味。目前環球經濟形勢險峻,香港經濟轉型未有寸進,而資產泡沫卻愈吹愈大,能否熬過另一次經濟危機,不能不叫人擔心。

歸根究柢,香港的經濟問題,皆源於港府缺乏遠見,一味迷信「搵快錢」的金融業,不作長遠規劃,而發展其他產業既無力又無心,以致表面風光,實則不堪一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評論跌市時,一味強調香港經濟基調良好,並沒有提及任何應變措施,只是叫投資者小心。其實,香港投資者大多久經風浪,毋須當局提醒,大家也懂得小心,身為財金高官,曾俊華現在要做的是未雨綢繆,準備應付可能爆發的金融和經濟危機,而不是只懂得耍官腔,講一些毫無意義的廢話。

這是經濟問題,蠢材!這也是政治問題,蠢材!搞不好經濟問題,必然會出現政治問題,港府自我感覺良好,繼續坐而論道,必將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