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歐洲國家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二十。有求職者投訴,被拒絕理由經常是學歷過高,故此打算隱藏學歷,以方便獲取職位。僱主面對不景氣,故意壓價,打着「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少吃草」的如意算盤,是這現象近因。
但追溯遠因,便發現這現象與「學歷通脹」不無關係。說白點,就是學歷稱謂被誇大,與稱謂擁有者的學識及技能不相符,或者堂皇稱謂根本與工作實質需要無關。此現象主要是專上教育提供者,為拓展市場,大力製造需求的結果。
例如,護士由南丁格爾開始,基本條件就是愛心、細心,以及穩打穩紮切實工作的能耐,從來非好高騖遠、理論多於實際的「學術家」可勝任。從前,邊做邊學,由護士學校訓練護士,已是行之有效,但很不幸,自護士學位化「泡沫」在香港形成後,雖滿足了學位追求者,卻在質與量皆未能滿足病人需要,有新出道護士竟不懂替初生兒洗澡,水溫過高燙傷孩子!
在文字媒體「紅褲子」出身,紮紮實實寫文章,包括準確掌握事實,行文通順,辭能達意乃最基本要求。傳統的大學傳理系,亦提供包括這方面的訓練。然而,近年興起的媒體學位課程,不再稱傳理學、新聞學,而稱媒體研習或作其他創新稱謂,表面與別不同,滿足學生個人需要,實質可能只是招攬連傳媒基本功也沒能力學好者。他們擁有學位之後,若能力只達中學畢業水平,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