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慣洋奶難自棄 一朝當家不勝寒

繼早前為下屆特首提出三項條件後,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意猶未盡,日前在北京會見本港大學生時再次談到香港的管治問題,他批評英國培訓的香港公務員「執行強、規劃弱」,「成也英國、敗也英國」,只懂得執行指令,卻不懂當家作主,更欠缺長遠規劃。

王光亞有感而發,此番言論不但戳破了公務員治港的神話,亦狠狠摑了曾蔭權政府一巴。顯然,他的批評絕對不是無的放矢。

奴性作怪 添煩添亂

港英時代,香港公務員訓練有素,唯唯諾諾,被推崇為「世界一流」,但回歸後,他們的表現卻是荒腔走板,錯漏百出,與回歸前判若雲泥,這是甚麼原因呢?原因是香港公務員接受的訓練就是忠實執行英國人的命令,是真正的公僕──俯首聽命的僕人,他們不必思考,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回歸後一旦叫他們當家作主,馬上變得六神無主,手足無措,即使部分高級公務員升為獨當一面的問責官員,有人甚至自稱「政治家」,但還是擺脫不了奴僕的習性,要求他們高瞻遠矚,為香港作長遠規劃,無異於緣木求魚。更何況,香港「政治家」表現不濟,恐怕不僅僅是奴性作怪,而是有人身在漢營心在曹,刻意為香港添煩添亂。

遠的不提,就以最近的種種亂象來說,包括內地孕婦湧港產子問題、預算案爭議、復建居屋風波、替補機制鬧劇等,都是因為港府缺乏遠見而種下禍根。再以外傭爭取香港居留權為例,這個問題其實早就存在,回歸前港府已知這是一個計時炸彈,如果當年在處理港人子女爭取居留權時一併處理,及早要求人大釋法,這個問題可能早就解決了,何至於拖到今日炸彈引爆,港府才倉卒應戰,狼狽不堪。試想想,港英時代會出現這種亂象嗎?港英政府會如此窩囊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港府的管治亂象已非一朝一夕的事,王光亞的言論並沒有甚麼新意,只是道出了人盡皆知的事實而已。但即使是這種隔靴搔癢的批評,還是惹來干預香港內部事務、損害「一國兩制」的質疑,令人啼笑皆非。外國人經常對香港事務指指點點,說三道四,沒有人說他們干預香港事務,而中國官員一談到香港事務,便被視為洪水猛獸,真是情何以堪,這難道不值得中央政府好好反思嗎?

實際上,港府管治出了問題,中央政府也無法置身事外。曾有前高官承認,港英時代,每天早上上班時,辦公桌已堆滿來自英國倫敦的文件或指令,證明英國政府對香港充分行使管治權。然而,回歸後,這種情況已不復存在,中央政府對香港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不聞不問,不管不理。有人說,九七後香港只不過換了一面國旗及將港督府改為禮賓府,其他的甚麼都沒有改變,一點也不誇張。難怪香港回歸十四年,人心至今沒有回歸;也難怪英國人離開十四年,對香港的影響力仍然如此之大。事實證明,中央政府將「五十年不變」錯誤理解為「五十年不管」,正是導致香港亂象叢生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知之非艱 行之惟艱

其實,香港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一國」在前,「兩制」在後,《基本法》亦明確訂明,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由中央政府任命,可見中央對香港的管治權是實實在在的,何必怕別人說三道四呢?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你不可能堵住別人的口,如果因為怕別人說三道四而主動放棄管治權,這就是逃避責任,就是對香港不負責任。

打個比喻,父親管教兒子,天經地義,如果這也被視為干預,反而鄰居在一旁指指點點卻被視為合理,這不是很荒謬嗎?更荒謬的是,這個父親竟然認同管教兒子是干預,因而袖手旁觀。前怕狼後怕虎,正是中國政府的最大特色,以至於連建造一艘航空母艦也畏畏縮縮,遮遮掩掩,不敢理直氣壯地宣布建航母是用來保家衞國,而是聲稱用來科研試驗和訓練,真是奇哉怪也。如果說港府窩囊,中央政府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

香港回歸後,很多人以為背靠祖國,不但能繼續擁有過去的繁榮,更可以尋回遺失了百多年的民族自尊,可惜事與願違,「港人治港」和人們想像存在巨大距離。儘管中央政府十四年來有求必應,不斷向香港送禮,但這些好處並沒有落到平民百姓手上,以致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深層次矛盾不斷惡化。可以說,中央政府不惜工本為香港提供援助,即使能夠保住「一國兩制」這塊搖搖欲墜的招牌,也無法挽回漸行漸遠的香港民心。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王光亞接連對香港問題發表評論,也許表達了中央政府的憂慮,也許說明了中央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繼續沉淪下去,問題是,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僅僅知道香港問題所在是不夠的,關鍵是中央政府敢不敢、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如果瞻前顧後,既怕洋人指手畫腳,又怕洋奴說三道四,沒有信心和決心為香港撥亂反正,那麼,王光亞發表再多的「個人意見」也是白搭。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絕大多數香港人根本不關心政治,甚至討厭政治,討厭沒完沒了的政治爭拗,他們最大的希望是香港能夠保持真正的繁榮穩定,能夠讓他們安居樂業,只要中央政府有能力做到這一點,誰會在乎甚麼「五十年不變」呢?相反,如果中央政府根本不想撥亂反正,回歸等於沒有回歸,那倒不如再恭請英國人管治算了,反正香港公務員喝慣洋奶,聽慣洋和尚唸經,到時候他們很快又會成為「世界一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