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巴公司年年利潤美滿,卻以高通脹、高油價、乘客減、重組慢等理由,要求政府成立票價穩定基金,由政府與九巴公司共同承擔油價上升帶來的車資加價壓力,有人擔心此舉變相是要政府補貼包底,向九巴公司輸送利益。
九巴公司名義上是商業機構,同時是上市公司,實際上從事的卻是公共事業,對廣大市民提供基礎性的服務,因此,受到政府的若干保護而處於自然壟斷。矛盾之處,是商業機構以逐利為先,以股東利益為依歸;公共事業卻是不宜利潤過高,甚至乎只賺取足夠維持平日開支的利潤。九巴公司定位不清,當下向政府「獅子大開口」,有人會覺得唐突,但也情有可原。
上世紀,港英政府決定發展新界,因不想介入商界的行動,亦需要兼顧新界地區的民生需要,如讓商界自行經營新界巴士線,商界必對路線有所取捨,則新界偏遠居民難以享受巴士服務。因此,港英政府透過向九巴公司發放專利牌照,讓九巴公司接近獨市經營集體運輸服務,以換取九巴公司蝕本經營新界巴士線,或以某些賺錢的線路來補貼蝕本的新界巴士線。
科技發達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巴士由最多人乘搭的交通工具,淪為鐵路的替代品。有人說,專利權不一定為九巴公司帶來豐厚利潤,反而阻礙其獨立發展。如是說,特區政府要不收回巴士專利權,讓其他商業機構發展巴士生意;要不買回九巴公司,由政府或其他公營機構經營。或許,這將是考驗香港「一制」(專利權)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