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資源與人手緊絀產生的惡果已浮現。有年邁病人因病未能自行進食,未料使用造口胃喉後竟受盡折磨。家屬發現病人胃喉損耗多時仍未獲更換,醫生僅指示「有事先入急症室」,但最終又被指未有破裂而拒更換,令病人頓成人球。病人組織直指急症室並非專科門診的後援基地,建議醫管局應增撥資源,縮短專科門診覆診排期時間,及早了解病人情況安排治療,藉以減輕急症室負擔。
■記者 梁卓怡
八十多歲的李婆婆患腦退化症,昔日老饕今僅靠胃喉進食流質食物,令家人不勝唏噓。李女士表示母親因患有鼻敏感,不宜以鼻喉進食,但使用造口胃喉至今已近一年,已多次發現胃喉出現問題,每次向醫生要求換喉「都要死」才獲跟進。今年三月,婆婆的胃喉有發臭及發脹迹象,喉管蓋位置更有輕微損裂,醫生卻堅持尚可使用,「佢話條喉冇問題,仲叫我哋有事先去急症室!」
使用問題胃喉再苦撐兩個月後,李於五月下旬再發現母親胃喉造口四周皮膚嚴重紅腫,「如果要等覆診就要等到八月,冇辦法惟有送佢入急症室」。急症室醫生初步檢查後懷疑胃喉破裂,並安排李婆婆入住外科病房作傷口護理,不過,在外科醫生檢查後,又指造口只出現輕微滲漏及長出肉芽組織,因喉管未有破裂而拒絕更換。
「有咩理由一時話換,轉個頭又話唔使?」李表示胃喉自三月已「酸臭霉爛」,不滿院方一直拒絕更換喉,「仲要話條喉唔得先入急症室」,李女士質疑醫生未能正確估計胃喉的損耗,又認為「下下都要入急症室」會加重急症室壓力。
將軍澳醫院發言人表示,造口喉管一般可用上一至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由於院方理解家屬疑慮,病人雖未有即時換喉需要,最終亦為病人更換。
另外,發言人又稱,一般情況下,醫生會建議病人倘於發現胃喉出現顯著異常情況,或有嚴重併發症時可到急症室求診,當局重申有關安排不存在加重急症室負荷,但強調市民應謹慎使用急症室服務。
「急症室醫生始終唔係睇開個病人,一下子好難知佢之前個情況係點,醫院唔可以成日都叫病人有事先入番急症室!」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主席曾建平建議,專科門診應縮短覆診排期時間,並每日增加應診數目,「例如每日開幾個位畀情況較急嘅病人睇,或者加密覆診次數」,以減輕急症室負擔,同時確保病人得到適切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