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太息以掩涕 哀民生之多艱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衣食住行是民生,生老病死也是民生,民生問題是最根本、最關鍵、最現實的問題,民生搞不好,一切都無從談起。

港大最新民意調查顯示,五成八受訪者不滿現時民生狀況,創下這個民調自一九九二年開始以來的新高,滿意度則低見一成六,亦創下十九年新低;調查並顯示,港人對政治和經濟狀況同樣是不滿多過滿意,其中逾一半港人不滿現時的政治狀況,是○四年六月以來新高。民意昭昭明甚,曾蔭權政府不如董建華政府,已是不爭的事實,用民不聊生、民怨沸騰形容當下的香港,一點也不為過。

過去的十九年,香港經歷了許多重大事故,包括回歸前的移民潮,以及回歸後的亞洲金融風暴、禽流感、沙士疫症、金融海嘯等等,特別是○三年的沙士疫症影響最大,幾乎使香港萬劫不復。但諷刺的是,在當局吹噓經濟強勁增長的今天,港人對民生狀況的不滿程度竟遠超經濟蕭條的○三年,可謂咄咄怪事,這難道還不值得曾蔭權政府好好反思嗎?

古人說,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為本。港府口口聲聲「以民為本」,實際上卻是倒行逆施,罔顧民生疾苦。正如有人所說,在曾蔭權政府的無能管治下,民生問題日益惡化,港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無一令人滿意,港人生活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產生今不如昔的感覺,完全是意料中事。

雖然,相對於回歸前,香港現在的經濟總量確實增加了,蛋糕做大了,可惜基層市民只能望梅止渴,他們不但無法分享這個蛋糕,生活水平反而比回歸前還不如。多年來,港府一直靠口水治港,宏圖大計多得令人眼花繚亂,到頭來卻是一事無成,經濟轉型毫無寸進,產業多元化無影無蹤,創造就業淪為空談,基層市民生存空間愈來愈窄,這種民生狀況如何令人滿意!

曾蔭權曾誇誇其談,聲稱單靠金融業就可以養活一千萬人,然而所謂金融業,無非炒樓和炒股,只有投機買賣才能發達。今天的香港,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一方面百萬富翁人數不斷增加,另一方面貧窮人口直線上升,貧富懸殊日趨嚴重,社會矛盾愈演愈烈。更不堪的是,港府坐擁逾二萬億元外匯及財政儲備,人均財富居於世界前列位置,但當局對民生狀況日益惡化卻視而不見,對低下階層生活困苦見而不理。

同樣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港府改善民生不力,添煩添亂的措施卻層出不窮。民調機構指出,最近的替補機制、僭建風波、最低工資爭議、史上最廢預算案等等,都屬於影響民生及政治的事件。事實上,港府管治水平低劣,所有治港亂局、民生亂象都是它一手造成。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夕陽政府時日無多,曾蔭權等高官可以得過且過,敷衍塞責,但香港亂象紛呈,民生多艱,這一切將留給誰來收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