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香港是文明社會?

早段日子,食品安全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從大米的礦物油拋光到麵粉的增白劑增白,從海產品的甲醛增色增亮,到水果的化學催熟、增大,還有毒奶粉、毒黃瓜、塑化劑等等食品安全問題,無一不令人觸目驚心。

食品生產的工序涉及面很廣、接觸面很多,自然需要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管理。然而,現實的情況卻不一定如此圓滿。我看過一則報道,記者通過暗訪偷拍短片揭示了「瘦肉精」事件中形同虛設的十八道檢驗程式,原來當中每一個環節都存在被買通、監而不管的漏洞。生產商與監督管理缺失、法律意識淡薄、誠信道德低下、對違法行為處置不力等等,這些問題無處不在。

不過,過去只要談起中國大陸的食品,皆令人聞之色變。但其實食物安全問題又豈只「中國製造」的專利?我們開始發現,進口食品不斷昂貴,但安全程度卻每況愈下,細菌超標、發現不明食物添加劑等問題,不斷在中國以外的地方產生,再於全球化的背景下流入香港。不要以為舶來品就品質高,只是輿論話語權在西方口中,在沒有報道下就以為沒有發生而已。

食物安全乃關乎民生大事,也是作為文明社會的最基本要求。加強進口食品檢測、加大抽查坊間食物的力度,甚至宣導誠信來提高食物安全意識,各國政府都在積極進行。惟看香江,消委會只抽查已進口香港並流入市面的食物,事前把關工作卻不足夠;當日提倡之「質檢認證」產業,今日也已經銷聲匿迹,香港與「文明社會」相距幾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