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增加雖可喜 英文下降究可悲

高級程度會考今日放榜,不但向莘莘學子派發成績單,也是檢驗港府教育政策成效的時候,很明顯,香港教育亂象叢生,整體教育水平每況愈下,現行教育政策可謂「肥佬」。

雖然今年高考產生了四名六A超級狀元,無論考獲A級成績的總科數或是超級狀元,都創下多年新高,可惜這並不能說明甚麼問題。實際上,在今年首次應考日校考生中,英文科合格率只有百分之七十四點九,雖只較去年微跌零點一個百分點,但較母語教學實施前大跌四點七個百分點。此外,中文科整體合格率則與去年相差無幾。令不少學生感到徬徨的是,今年有近一萬九千人符合升讀大學的最低資格,僧多粥少的情況更甚往年,將有多達七千名符合資格的高考生被拒於大學門外,不知何去何從。

表面上,今年高考整體成績並不算太差,但語文水平尤其是英語呈持續下降的趨勢,則不能不令人擔憂,這證明港府主導下的教育改革出了大問題。自回歸以來,港府的教育政策朝令夕改,反覆無常,早就備受詬病,以爭議最大的母語教學為例,先是一刀切將中學分為「中中」和「英中」,製造標籤效應,引起社會分化,然後兜兜轉轉,最終又轉回原地,以「微調」為遮羞布,間接宣告母語教學失敗。

教學語言改來改去,反覆無常,最直接的惡果就是導致學生的中英文水平同告下降。事實上,社會人士尤其是僱主,近年經常投訴香港學生的語文水平一年不如一年,影響香港競爭力。早前甚至有學者提出警告,部分內地大城市的學生英文水平將於八年內超越香港。試想想,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學生中不成英不就,日後怎樣與人家競爭呢?

除了語文水平下降,香港的教育亂象還多的是。在大專教育上,副學士課程愈開愈多,結果良莠不齊,製造了大批高不成低不就的「掘頭進士」;在中學教育上,各科課程愈改愈雜亂,評核方式愈改愈繁複,加上倉促推行通識科,令師生無所適從,倍感吃力。

種種添煩添亂的教育政策,每每是在「教育改革」的口號下推行。其實,有改革才有進步,教改本來無可厚非,問題是當局往往不顧社會的實際情況和香港的長遠利益,單從長官意志出發,以致愈改愈差,愈改愈亂,令學生慘變白老鼠,學習水平不升反跌。難怪經濟條件許可的家庭包括港府高官,大多將子女送往外國留學,用腳向香港教育制度投下不信任一票。而可笑的是,港府卻還在奢談甚麼發展教育產業,打造區域教育樞紐,實在是自欺欺人。

說到教育,不能不提近年的殺校潮。本港出生率持續下跌,適齡學童不斷減少,殺校本來無可避免。然而根據政府統計處推算,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已成為趨勢,約半數父母均非香港居民的嬰兒日後會返港讀書,對此,當局將如何因應呢?會不會鬧出今天殺校、明天開校的笑話呢?有備方能無患,無備必定大亂,當局不可不早為之計。

社會前途,繫於教育。回歸以來港府教育政策顛三倒四,亂象紛呈,這既是學生的不幸,也是香港的不幸。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