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榮辱進退 皆有定數

北京為香江選特首,一如為內地選封疆大吏,要充分顯示朝廷的用人之權。然而,形格勢禁,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規限下,朝廷為香江選特首比選內地封疆大吏「難」得多,主要是人才之難,香江特首只能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選,只能根據《基本法》在符合相關規定的「港人」中選,而香港百多年來被英夷統治,港人乃「經濟動物」,從來沒有出過又懂政治又識管治的人才。

對於這個難點,朝廷最初體會不深。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北京推出收回主權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國策時,甚至很豪氣,完全對「治港人才」、香江華人特首要由甚麼人來幹沒有「感覺」,沒有打算。直看到董建華、曾蔭權兩位特首管治甚差,北京才感到原來為香江選好特首如此不易,時下要選第三位特首了,就更有人才奇缺,看誰都「不順眼」、「不滿意」之嘆。

中央的難處完全可以理解。一個「人才難得」,一個「用人行政」要受到種種局限和有許多不得已的苦衷,這是古往今來、歷朝歷代皆常遇到的苦境。大清名臣張廷玉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任內閣學士、吏部侍郎、禮部尚書、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晝夜服侍在今上身邊,極受信任和器重。一次張廷玉患病不朝數日,雍正說,朕這幾天臂痛,爾等知嗎?左右急問何故?雍正說,大學士張廷玉患病,這不是朕臂痛嗎?朕即位十餘年,每天不離左右者只張廷玉一人耳。

張廷玉有此經歷和地位,故深知朝廷人才難得和用人之難。他說,我在朝中彌久,身任宰輔,掌吏部,常見皇上想用的人,或遭彈劾,或得病,或亡故,結果沒有見用。而皇上不想用的人,或因有人推薦,或一時找不到合適人選,竟然獲用了。所以為官者榮辱進退,不一定在君立,在他人,而是定數使然也。

以此觀之,時下那些「疑似特首」們還能做些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