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提出的新替補機制,由出缺議員的參選名單上排名最高的落選候選人補上,但若然出缺議員的名單僅有一人,或名單上其他落選候選人均拒絕頂上,便會用回原建議的替補機制,由最大餘數得票的落選候選人替補。假設替補機制在公民黨及社民連五名議員去年辭職時已生效(表),香港島、九龍東及九龍西三區會以新機制替補,但新界東和新界西則等同沿用舊機制。學者指新機制與舊機制同樣荒謬,違反比例代表制精神。
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指出,以新東為例,若社民連議員梁國雄請辭,由於其名單只有他自己一人,無人可以替補,因此按政府最新建議,便由最大餘數得票的人士替補;以○八年選舉結果推算,該空缺將由自由黨前主席田北俊替補:「這便等如舊的替補機制,情況一樣荒謬,空缺可由另一張名單替補,如大律師公會所指,違反《基本法》和剝奪市民的選舉權利,同樣會受到法律挑戰。」
新機制亦會造就機會,讓政黨可以透過替補提拔新人。如有政黨的直選議員做畢一、兩年後,便故意辭職,由同一張名單上的黨友頂替,讓他在餘下任期爭取表現。但馬嶽認為,透過替補來提拔新人可能性較低,因選民不會接受議員為了傳位而辭職,甚至會感到被騙,造成民意反彈,政黨需為此付出很大代價。
此外,他相信,若議員日後如患病,不會如以往前民建聯主席馬力般力撐至離世,而是傾向選擇辭職由其黨友頂上。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日後獨立候選人「唔怕一萬,至怕萬一」,會選擇夥拍其他人參選,以免自己的席位落入其他黨派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