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石刻康文署拖泥帶水

【本報訊】本港沿海及離島共有八處石刻列為法定古蹟,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三年半前被石刻專家炮轟保育不當,易令石刻圖案損毀,促使署方委託專家研究石刻註釋及保護工作,但研究報告遲遲未有公布,令專家擔心有礙保育石刻。康文署轄下古物古蹟辦事處解釋指,因有專家中途退出,加上報告整理需時,才致時間表延後,相信古物諮詢委員會下次會議上可提交報告,署方亦已率先落實部分專家的建議,如拆除部分石刻的圍籠及改善保育石刻技術。

石刻顧問研究由四名專家就不同專業範疇分別進行研究,原定去年底完成,但康文署去年底向古諮會匯報稱,因有顧問以私人理由退出,令研究時間表要延遲數月至今年初完成,但半年幾乎過去,康文署仍未公布研究結果。

顧問報告遲遲未搞妥

香港大學考古學者秦維廉(William Meacham)為顧問之一,他於○七年底質疑康文署以滅菌劑抑制微生物在蒲台島石刻上孳長或有損石刻圖案,促使署方進行檢討。他強調研究項目是源於保育石刻的急切需要,質疑康文署遲遲未能公開報告內容,擔心有人試圖黑箱作業及美化專家的批評意見。

古蹟辦發言人解釋,報告延後是由於一名英國專家以私人理由退出,要另覓墨西哥專家接手,加上各專家的報告內容均分量十足,需時整理,絕不存在黑箱作業問題,預計古諮會下次會議上可公開各顧問報告全文及康文署報告摘要,署方亦已率先落實部分改善建議。

下白泥碉堡革命遺迹

另外,政府昨日刊憲宣布將元朗下白泥五十五號碉堡列為法定古蹟。碉堡約建於一九一○年,是本港唯一有確實證據證明與辛亥革命有直接關係的建築物,見證香港在革命運動中所擔當的角色,具很高的歷史價值。適逢辛亥革命百周年紀念,當局下半年會在碉堡附近安放展示設施。

下白泥五十五號坐擁俯視后海灣及深圳的地利,因而成為革命活動基地,一九一○年,廣州新軍之役結束,革命人士就將基地作為藏身之處,並以稻米磨坊及煉糖廠作掩飾,興中會的骨幹分子鄧蔭南其後在該處興建碉堡,用以監視后海灣對岸屬清廷管轄的地方。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