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劏房太遲 亡羊補牢堪哀

土瓜灣唐樓奪命大火震撼全港,劏房安全再次成為熱門話題。港府一如慣例,慘劇發生後才臨急抱佛腳推出多項監管措施,問題是,這種旨在補鑊的動作,究竟能收到多大成效,實在令人懷疑。

發展局建議,將一般劏房涉及的工程加入小型工程監管制度內,明年首季將法案提交立法會審議。而執法方面,屋宇署聲稱將會積極處理市民的舉報和投訴,並且展開特別行動,每年對一百五十幢涉及眾多劏房工程的目標樓宇進行巡查,以確定有否違規。不過,當局也承認,社會對破門進入有關處所造成滋擾及涉及私有產權相當關注,入屋搜證難以實施。

事實上,正因為當局一直沒有正視劏房問題,才會導致慘劇不斷發生。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早前在立法會上甚至文過飾非,一方面承認劏房情況令人關注,另一方面指並非所有劏房都違法,部分「劏得非常合規格」,企圖藉此掩蓋監管不力、巡查不足的事實。

可以見到,屋宇署在○八年一月至今年四月,共收到四千四百多宗關於劏房的投訴,卻只發出七十三張清拆令,當中大部分涉及違反走火通道安全規定等。而正是這些違規行為埋下種種安全隱患,成為頻頻發生慘劇的罪魁禍首。

去年馬頭圍道發生塌樓死人事故後,民政事務局連同物業管理專業團體推出「大廈管理專業服務計劃」,由相關團體的義工為樓齡三十年或以上的舊樓業主,免費提供物業管理意見。當局聲稱相關計劃受歡迎,所以打算另外撥款招聘專業公司,將服務延長三年,使受惠大廈將從目前每年五十幢增至四百幢。不過,相對於目前全港年逾半百的高齡舊樓多達四千幢,這顯然是杯水車薪,只能說是聊勝於無。

今次奪命大火顯示,劏房問題氾濫成災,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程度,若港府沒有針對性大動作,依然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根本無濟於事。眾所周知,劏房住客絕大多數是弱勢社群,不僅存在安全隱患,同時帶來治安、環境、衞生等問題,當局對這些問題一直視而不見,見而不理,實在是咄咄怪事。

港府不殺伯仁,伯仁因港府而死。今次奪命大火雖是劏房惹禍,但當局監管不力,坐視住客生活在危牆之下而不理,更是罪責難逃。不見棺材不流淚,是港府施政的一貫作風,但願今次四條無辜生命的消失,能夠驚醒官僚麻木的神經,否則,遍布於舊區的劏房計時炸彈隨時會再引發奇災巨禍!

其實,劏房問題說到底是整體房屋問題的一部分,是當局在解決基層市民居住問題政策失誤,欠帳太多造成的惡果。當務之急除了加強監管劏房,杜絕安全隱患,更重要的是必須加快舊區重建,增加公屋供應,令基層市民毋須終日立於危牆之下,真正做到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