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計劃將「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納為中小學必修科,迅即引起坊間哄動。有人擔心,課程是有意對學生進行「洗腦」。
平情而論,每一個國家都在推行國民教育,向國民灌輸國家知識,提高公民對國家的歸屬感,推行國民教育絕對不是一件壞事。「洗腦」甚麼的,是有心人刻意製造出來的假象,國民教育在香港推行的困厄,並非有人對於國民教育的反感,很大程度是因為香港的歷史因素,致使很多香港人在身份認同上出現問題或偏差。
推動國民教育固然好,但我認為政府可以在這方面做得更進一步。事實上,坊間有很多統計和調查,均顯示中小學生對國民身份認同感比成年人高,反映國民教育在青少年中做得較好,反而成年人的國民教育卻非常匱乏。國民教育不僅是針對小朋友,更應包括老師、家長在內的成年人,回歸以來,其實最需要接收國家知識的正是他們。
推動國民教育要有步驟。最初必須要有接觸祖國的管道,接收有關國家的消息。其次要認識祖國,留意祖國的事物及國情,建立興趣,潛移默化,例如認識地方故事、認識父母的家鄉,有了認識,便開始有感情。第三是要了解我國的歷史,知道我國的文化,再從民族的觀點反省事情。第四是尊重,今日的文化就是明天的傳統,尊重這個獨特的文化,尊重先祖的智慧,繼承優秀的地方。第五是認同,認同傳統文化為生活的一部分。最後是貢獻,自願的為這個認同的意識而服務,為族群而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