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十二五」規劃把住房作為公共服務而非產業或行業,即房地產市場整體而言不能繼續唯利是圖,將為刺激經濟而把房地產業作為國家支柱產業的政策撥亂反正。對房地產業及買內房股的人來說,這應是晴天霹靂。
另一方面,「十二五」規劃規定,凡居所在人均面積十三平方米以下的家庭,政府必須提供福利保障房,亦稱廉租屋,就像香港的公屋一樣。十三平方米約相等於一百四十平方呎,以此標準作為貧窮家庭的界線,可見內地居民住所的空間有多大。
與之相比,港人無不大驚失色。一九五三年設立徙置區,區內港人的人均面積二點二平方米,至六十年代中期也只是三點三平方米,與內地相比相差達四倍。港府近年政策有所改變,一九九三年人均面積升至七點一平方米,一九九八年為九點七平方米,但還只是內地最低標準的四分之三,差距仍大。
港人能入住公屋已算幸運,全港還有十多萬人在輪候,未符居港七年永久居民身份者亦不少,他們現時的住所面積比公屋人均九點七平方米可能更低。至於有數以十萬計人士居住的劏房,其面積大部分在九點七平方米以下,呎租卻奇貴。
內地「十二五」規劃的目標是,希望每年建約一千萬套福利保障房,全個五年規劃共建三千六百萬套。政府照顧低收入群的政策態度十分明確,更重要的是把十三平方米以下的標準定出,認定是政府的責任,香港政府會否倣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