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春秋:醫療產業荒腔走板

九七回歸以來,香港有多少吹牛工程最終爛尾?空中樓閣花多眼亂,乜乜中心數之不盡,共通點都是無疾而終,或者不提等於不存在。如今嘛,恐怕再多一項爛尾工程,六大優勢產業之一的醫療產業是也。

內地孕婦蜂擁來港產子,本來是發展醫療產業的黃金契機,奈何特區官僚眼高手低,空有宏圖大志而無實際能力,人手嚴重短缺導致醫護人員頻呼救命,不得不落閘設限。如此一來,害慘了港人內地妻子。有一位司徒先生訴苦道,太太懷了三胞胎,公立醫院固然拒人於千里之外,連私家醫院也以「風險太高」為由不收症。

發展醫療產業云乎哉,絕對是荒腔走板。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原本可以帶來很多好處,既可填補本地出生率過低之不足,又可把殺校危機力挽狂瀾於既倒。有人擔心國內同胞分薄本地資源,但不要忘了,有能力繳付數萬甚至十多萬元分娩費的國內同胞都不再是窮親戚,說不定反過頭來為香港增加額外資源。

擁有香港身份證的未來爸爸居然要為自己的三胞胎憂心忡忡,風塵僕僕也找不到婦產科床位,寧不是醫療產業最大的諷刺?再說嘛,醫院的神聖任務就是救死扶危,三胞胎既然存在高風險,理論上更加需要醫護人員悉心照顧,若然見胎不救,試問醫德何存!

因此我說,醫療產業爛尾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