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馬英九近日在主持國防部重要幹部晉任授階典禮時宣稱:想要防範中國大陸以非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必須掌握「關鍵嚇阻力量」,「就會(令敵人)感到付出龐大代價而卻步」,才能實現孫子兵法所說的「上兵伐謀」。
所謂「關鍵嚇阻力量」,應該並非是台灣軍方孜孜以求的美國武器——身價百億美元的F16先進戰鬥機和攻擊性潛艇艦隊,而是放棄外島、固守台灣的戰略。金門、馬祖和南中國海各群島,歷來隸屬於福建省和廣東省而非台灣省,台獨認為中共一旦奪取外島,但未能同時取勝台灣,則可能促使「法理台獨」的局面。
台灣軍方智囊「向統帥報告」獻策,以極少數象徵性兵力誘使解放軍輕取金門、馬祖和東沙及南沙太平島;同時在台灣本島及澎湖「統合三軍戰力,結合全民總體防衞力量,遂行國土防衞」,達到拒敵、退敵、殲敵任務。馬英九引用二十年來的民意調查,有七、八成的台灣人支持「維持現狀」,這是台灣當局打「全民總體防衞戰」的資本。
「向統帥報告」指出,在外島「撤軍不等於撤防」,而是讓金門、馬祖走向「國際化」,向世界宣示「中華民國」追求兩岸和平的強烈決心。這正是北京最不能容忍的台灣問題國際化。馬英九將台灣國防劃為三道防線,「最後一道防線才是結合『外交與國防』」,讓台灣廣結奧援,強化台灣安全。
他強調台灣所謂「邦交國」只有二十三個,但給台灣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的國家和地區,達一百一十四個。這都是台灣爭取國際社會干預的「其次伐交」的寶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