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環境即心境 天人合一也

香港人曾經長期被人稱之為「經濟動物」,然而,這個「經濟動物」其實從來對政治十分敏感,從來是在「政治冷感」的表象下有高度敏感的政治神經。香港人知道,無論經濟好壞、有甚麼變動,都不會真正「傷」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會「傷」到自己如魚得水的社會環境。不過,若是政治發生變化,政治衝擊波到來,香港社會就會「變質變味」,香港人的生活方式就會發生大改變,社會環境就不再「安全」,心境會大起波瀾。

回歸前的過渡期,香港人恐懼這種政治變化,有條件的人紛紛移民。唐人許渾有詩:「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回歸後,朝廷「嚴格遵守《中英聯合聲明》」、香港《基本法》和「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最初幾年,港人對香港政治環境未感有甚麼大的改變,倒是亞洲金融風暴衝擊香港經濟,「港人治港」的董建華政府又拋出八萬五房屋政策,進一步打殘香江經濟,雪上加霜,香港進入前所未有的「六十個月通縮期」,百業蕭條,民生凋敝。

對於這場經濟大變化、大災難,香港人雖受打擊甚大,但咬緊牙關挺了過來,對政府施政雖然極為不滿,但不覺這些正在導致政治環境有變,直到董建華政府在朝廷「授意」下,要為「二十三條立法」,香港人才對自由、人權、法治這些最為看重的「政治環境因素」心憂如焚,認為這會導致香港政治環境的大變,導致以往自己如魚得水之生活方式的大變。港人終於奮起,五十萬人上街遊行,從政治上行動,在政治上發聲,捍衞香港的政治環境不能有變。

宋人林逋詩云:「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遲留更愛吾廬近,只待春來看雪天。」政治環境就是政治心境,「天人合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