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電廠災難,令全球重新注視太陽能發電的價值,可惜大規模的太陽能發電,比傳統以化石燃料發電貴,令人望而卻步。香港中文大學的科研人員,研發了一種成本較傳統太陽能電池平一半的薄膜式太陽能電池,若在全港建築物天台鋪放這種薄膜電池,產生的電力足夠供應本港每年四成半的耗電量。
這種以中大技術開發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以銅銦鎵硒四種化學元素作核心,其光電轉換效率達百分之十七,是包括兩岸四地的大中華地區內,以同樣元素開發的太陽能電池之冠。領導有關研究的中大物理系教授蕭旭東稱,眾所周知太陽能是最乾淨的能源,但傳統以硅晶體製成的太陽能電池,不僅生產成品本高,且又厚又重,要大規模應用並不容易。
目前世界各地都朝開發薄膜太陽能電池進軍,其中以銅銦鎵硒化學元素製造電池最有前途。蕭旭東表示,這類薄膜電池厚度比傳統太陽能電池薄五十倍,不僅可鋪在天台,也可以鍍在大廈玻璃外牆,令可供發電的面積大幅增加。以一幢樓高廿層的商廈計算,在天台及玻璃幕牆鍍上薄膜電池,約可供應大廈六成電力。
除可作大規模發電用途,薄膜式設計也可製成柔性太陽能電池,貼在背囊、手袋、帳篷或遮陽傘等用品上,方便用家隨時隨地提取乾淨的太陽能使用。蕭旭東舉例,以一塊10厘米×10厘米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計算,只須半塊在太陽光下照射二至三小時,已可為一部手機或數碼相機充滿電。他估計每塊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成本只需二十至三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