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起雲劑」產品受有毒塑化劑污染風暴愈爆愈驚人,更揭開港人血液含塑化劑謎底!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去年抽取二百名市民血液樣本化驗塑化劑含量,結果證實極大比例樣本含此有毒物質,統領研究的學者原以為港人染毒源頭是玩具或塑膠,及至台灣爆出食物含有毒塑化劑風暴後,研究專家才驚訝有理由相信食物才是元兇:「血液樣本驗到塑化劑,顯示塑化劑易被人類吸收,更代表港人接觸塑化劑頻率好多好密。」更有學者分析,港人血液持續有塑化劑,相信是進食含塑化劑食品或飲品一段長時間。
浸會大學生物系一直有分析研究不同物質如何影響人類生殖系統,去年開始加入研究港人血液內塑化劑含量項目。統領研究的浸大生物系教授黃港住昨指,該項有學生參與的研究去年約八月開始,從整項研究的三百多名對象中,抽取約二百人的血液樣本測試塑化劑含量,結果顯示幾乎全部樣本都含該種有毒塑化劑。
黃港住指出,由於塑化劑與「起雲劑」及食物本應是毫無關係,所以在台灣爆出「起雲劑」受有毒塑化劑污染事件前,研究隊伍只推斷港人血液樣本含塑化劑,應與接觸玩具及塑膠等日常生活物品有關,及至近日台灣爆發有毒塑化劑風暴後,研究隊伍才驚訝地兩者可能有莫大關係。
「要證實高比例港人的血液含塑化劑嘅原因好難,之前無諗過會有人將塑化劑落入食物,因此推斷玩具及塑膠係主要染毒媒體,依家有理由相信食物先係major cause(主因)。」黃港住解釋,抽樣也驗出高比例樣本有塑化劑,證明港人接觸到塑化劑頻率頗密。
對於浸大研究,另一名生化學者指,人體內的微量塑化劑可自行分解及經尿液排出,雖然目前未知浸大研究的血液樣本塑化劑含量,但情況值得關注:「塑化劑無解藥可以分解,但一般會一至三日內經排泄物排出,如果浸大個研究驗到一個人血液持續有塑化劑,好可能係食物引起,仲要食咗好耐。」
人體內塑化劑來源值得關注,塑化劑對人的破壞同樣驚人。黃港住稱,研究有用同被指為致癌物的雙酚A及塑化劑來餵飼老鼠,結果顯示老鼠所誕下的後代以雌性為主,即使誕下雄性,其生殖器官大小亦比正常細三分之二,當中塑化劑帶來的影響比雙酚A更大:「起初只餵雙酚A,老鼠嘅生殖系統變化無咁大,到加入餵飼塑化劑之後變化明顯得多。」
黃港住認為,以老鼠進行的研究可應用到人類身上,研究結果顯示人類若長期吸取塑化劑,對男性影響會比女性大。
他諒解由於可能會被添加至食物原料的有毒物質種類無法估計,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因此一直未有恒常檢測食物內塑化劑含量,但經過今次事件,食安中心應把塑化劑列為恒常檢測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