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基金成了黃大仙,伸手求助的人自然多。
事實上,一些項目的目標相當正確合適,例如為重病病人提供醫藥援助,讓他們可以買一些公立醫院藥物名冊以外的藥物。雖然執行上也許有不少困難,也許有人失望而回,或者認為撥款不公平,但只要目標正確,站在幫得一個得一個的精神下,便值得支持。當然,真的要爭拗,這種特別援助,政府自己一樣可以做,完全不必假手關愛基金。
不過,像昨天提過的三千元遊學計劃便很有問題,事關項目效用成疑,並不值得支持。
遊學是近幾年時髦的玩意,也是富裕社會的產物。中上階層重視對下一代的培育,而且願意投資,所以在商業因素帶動下,就有這種遊埠加學習的活動。
學習不用說,光是遊埠已有相當教育意義。一些中產子女由七、八歲開始,每年暑假寒假都會外遊,父母甚至以他們的旨趣來計劃。因此,不少中產子女未入大學便幾乎走遍大半個地球,除了非洲和南美洲之外都遊覽過。
這些人生經歷一定有用,也是中產下一代的優勢之一,這是不容否定的。但是,這不是成功的必然條件,也並非不能取代。以前我們可以靠書本雜誌,現在可以看電視上網,在增廣見聞上異曲同工。
其實,遊學最大的問題是投入大,與學習效用不成正比。富裕家庭孩子的遊埠總支出可達幾十萬,才換來一點眼界,你關愛基金現在一擲三千,可以到哪裏遊?哪裏學?以成本效益而論,一人送一台手提電腦連三年上網費用更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