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美國時任國務卿基辛格打開了中國之門,在中美建交過程扮演着關鍵角色。最近,他發表了新著作《論中國》,道出當年奔波促使兩國建交的秘辛。近日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訪美,台灣議題又端上了枱面,基辛格的話正好為中美台關係解畫。
基辛格回顧中美建交談判過程中,為讓中國默許美國維持對台軍售,時任總統卡特向後來成為中國首任駐美大使的柴澤民表示,如果停止軍售,台灣將被迫發展核武器。事實上,在兩蔣時代,台灣就傳出發展核武,後因情勢而告終。
基辛格也談到台海導彈危機醞釀期間,他在一九九五年七月訪問北京,時任副總理錢其琛對他強調,主權問題絕不妥協,在台灣問題上沒有調整空間,「我們絕不會放棄對台灣問題的原則性立場」。這也是事實,至今兩岸關係的改善也是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向前行,參加國際組織的背後,就是「中國台灣省」的定位,台灣委屈又難抗拒。
軍售問題一直是大陸心中之恨。基辛格的書透露,中美建交在敲定邀鄧小平訪美後大致底定,鄧同意美國對台維持非特定數量軍售,對於美方表達希望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中方也不反對。
美對台軍售不可能有先進武器,這只是為台灣在防衞上增添心理保障而已,即馬英九所謂「以有充分的軍備為後盾才可能與中共談判」。台灣領導人無論藍綠都會爭取向美購軍備,以充實政治資本,而非作戰實力,大陸大可不必太緊張,擁有一些落伍的裝備不至於就能「反攻大陸」。目前,讓老百姓感受北京的善意更為重要,談軍售問題換個角度,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