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內地與香港通脹

內地物價騰漲,尤其食品價格為甚,媒體甚至說深圳食飯可能貴過香港。人民幣升值,深圳食品價上月漲幅達百分之十三,此勢持續,真的在深圳食飯比香港還要貴。事實上,近月來深圳的食品價比得上香港了。

四月份,深圳通脹為百分之六點四,北京為百分之五點八、廣州為百分之五點二、上海為百分之五點一,香港三月份為百分之四點六。內地漲價屬全面性,何以深圳獨高?是深圳的改革開放使然?香港更是自由港,通脹還比深圳稍低,顯然深圳的市場體系大有問題。

內地通脹在於體制空疏缺乏監管,游資過剩炒賣商品,抬高價錢,市場失效致使各個環節都成為漲價根源。解決之道,非政府干預不可,但需全面配合,改革批發零售的環節,否則,菜賤傷農,菜貴亦傷農。主因不在於生產,而在於流動環節,包括交通過道的暴利。只要政府認真處理,政策有效,可把價格逼落。

深圳的高通脹,凸顯市場改革與開放不能只是過場,沒有體制政策保證,市場失效反而推動通脹。

香港的情況不同,連政府佔絕對控股權的港鐵高盈利還要加價,反映出政府的政策取向和態度——只懂借助市場殺雞取卵,全無社會責任、政治承擔。

在港鐵加價帶頭下,樓價、租金、汽油價等基礎價格互相推動上升,香港的通脹變成體制問題、結構問題,除非經濟衰退,否則無法抑壓,所以特區政府把全年通脹上調為百分之五點四。然今年稍後的發展,全年可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