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學站位於馬料水填海地段,任何以填海方式填造的土地都會在完工後出現沉降,沉降時程可長達二十年。今次大學站月台石屎爆裂,有人便擔心與當年填海工程後,填土至今仍然可能沉降有關。有地理學者認為,現階段難以單憑表徵判斷成因,但認為沉降時程至今仍未完成的機會較低,應另有不明原因包括水土流失等導致問題發生。
港府八四年為興建吐露港公路,分別在馬料水、白石角及吐露港沿岸填海造地,大學站現址交通交匯處附近此前仍是海水。工程後,由於鋪設在原有海床表面的填料重量,把海床下的海水擠出,令該處的泥土固結,加上填料本身日漸固結,故多年來該處一直有輕微沉降。根據資料顯示,一般填土的九成五沉降會在首五年發生,其餘百分之五,則會在隨後的十五至二十年來完成。
港大地理系講座教授詹志勇指,填海時物料會在海床留有空隙,相信當年馬料水的填海工程未有採用近年新近研發的技術,把空隙中空氣抽走和壓平整固物料加快沉降程序,故相較現有的填海工程,沉降速度會較慢,但就認為工程於八十年代進行,除非有特別原因,否則沉降至今應該完成,故有關問題最終成因可能與石屎地基下水土流失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