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令各國面對超激烈的競爭局面,政府必須高瞻遠矚,謀劃長遠,把握機遇,力爭走在發展潮流的前列。可惜特區政府繼承殖民地英治時期的傳統,思維方式一成不變,拒絕為香港的未來發展作出長遠規劃,只懂得跟住感覺走。
在自我感覺良好的幻覺下,加上一切由市場主導的觀念根深柢固,所謂「政府可以做的事不多」,早已深入政務高官的腦海。結果周邊國家及經濟體,近十年皆有長足進展,經濟躍進度令人驚嘆,相反,特區則牛步慢行,大事辦不來,小事也不斷出問題。
社科院《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為香港未來的競爭力被內地大中城市迎頭趕超,敲響了警鐘,除批評本港高新科技競爭力明顯落後於北京、上海、深圳及廣州等地,僅排名第二十六位,更指出地鐵、機場及貨運碼頭等基礎設施停滯不前,政府的相關投資明顯不足。
以赤鱲角機場的運載力發展為例,兩條跑道估計於五至六年後飽和,倘若沒有第三條跑道,現時的優勢將逐步消失,勢被亞太區內其他城市超越,但特區政府遲遲未有決定。
現實而言,區內主要機場已有快馬加鞭的態勢,以增加競爭力。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及南韓仁川機場等,預計於二○二○年之前完成新跑道項目,反觀本港,政府連正式諮詢仍未展開,明顯唱慢板。
雖然研究報告已完成,業界估計展開全港諮詢,尤其面對錯綜複雜的環評及環保組織的挑戰,即使一切難關一一克服,最快也在二○二三年才能落成啟用。時不我與,被其他城市趕超,只怪政府管治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