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湧港產子 影響還在後頭

港府日前推出七招措施,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希望藉以紓緩公立醫院產科的壓力。詎料有關措施宣布後,產科危機不但沒有絲毫改善迹象,反而愈趨惡化,由公立醫院蔓延至私家醫院。關注團體指出,絕大多數私家醫院今年十二月的分娩名額已經爆滿,即使本地孕婦也無法預約,情況令人難以接受。

在商言商,境外孕婦的分娩收費遠遠高於本地孕婦,私家醫院傾向多收內地孕婦,人們不難理解。以部分醫院為例,本地孕婦的分娩收費介乎一萬六千多元至四萬六千多元,但非本地孕婦的收費高達十二萬元,兩者相差懸殊,難怪私家醫院接收非本地孕婦的比例愈來愈高。

諷刺的是,醫管局宣布公立醫院停收內地孕婦,驅使她們轉往私家醫院,使情況進一步惡化。為了爭奪分娩床位,內地中介公司不斷催促孕婦提前來港預約及檢查,由以往懷孕二十至三十周才首次來港,提早至十二周前已來港預約。在此情況下,接受正常檢查程序的本地孕婦反而坐失先機,即使肯付錢也無法獲得床位。

我們早已指出,港府限制內地孕婦來港分娩的措施無法得到私家醫院配合,隨時可能弄巧反拙。因為私家醫院大收內地孕婦,必然影響本地孕婦的服務,亦必會向公院產科爭奪人手。尤有甚者,由於私家醫院不設初生嬰兒深切治療服務,一旦初生嬰兒需要深切治療,必須轉往公立醫院,導致公營醫療壓力大增,造成「私院賺錢,公院善後,納稅人埋單」的畸形現象。

雖然,當局要求內地孕婦預先接受本港醫生檢驗,證明懷孕情況正常才獲准來港,希望減輕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的負擔。但正如婦產科醫生所說,以公立醫院目前的人手,根本不可能為所有來港分娩的內地孕婦檢驗。更何況,所謂高危孕婦要到懷孕後期方能發現,難道當局到時才要求內地孕婦取消預約嗎?

其實,港府化解婦產科危機的措施之所以無法奏效,私家醫院不願配合還在其次,最根本的原因是當局規劃不當,空談醫療產業,卻沒有推出相關的配套措施,例如增加資源與人手。正如關注團體指出,港府要解決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問題,必須長短兼治,既要說服私家醫院優先照顧本地孕婦,亦要全面檢討醫療政策,盡快增加醫護人員及私家醫院的數量,將危機化為商機。

還須指出的是,內地孕婦蜂擁來港產子,可能對香港構成長遠而沉重的負擔。以教育為例,當局一直以本地生育率作推算,推行殺校、縮班政策,但以每年約四萬名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推算,即使將來只有三分之一嬰兒回流香江,每年額外增加的學童人數便達一萬多人,隨時令教育當局大失預算。對此,港府有沒有考慮過呢?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港府處理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危機,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盡快制訂長遠人口政策,才是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