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合併選舉之謀略

台灣本來今年年底有立委選舉,明年三月有總統大選,但中選會拍板定案,確定明年一月十四日將兩者合併舉行。如此巨大的選舉工程史無前例,不但衝擊朝野動員,也對明年的憲政運作造成很大考驗,讓有志之士憂心選舉的效應更加複雜化。

執政黨力推合併選舉,表面極有正當性及必要性。因為台灣年年選舉消耗社會成本與資源,大筆經費不是拿來建設桑梓,不僅浪費,而且造成族群分裂。據中選會統計,合併選舉可節省五億元新台幣。不過,當選者從選舉後到就職有四個月的空窗期,如此安排,需要冒多重憲政危機。

其實,民主選舉不能以省錢為唯一考慮,也不能以掌握執政優勢推動政策、追求永續執政為唯一考慮,必須衡量台灣的整體發展,讓民主政治更加完善。選舉不只花錢,更製造環境和政治污染,這才是令人痛心之事;而當藍綠為了爭奪總統大位而壓縮了小黨的生存空間,也斷送台灣多元政治的民主發展。

事實上,合併選舉的背後,還有選舉操盤的謀略。國民黨自從重掌政權後逢選必敗,擔心立委選舉的崩盤失利,影響總統大選的聲勢。此外,民進黨已確定由蔡英文出戰,她與馬英九同質性高,兩人民調不分軒輊。依國民黨選戰態勢常是開高走低,選戰愈打愈弱,而民進黨卻能在持久戰漸趨上風,為了避免馬英九連任的風險增高,不如速戰速決,兩個選戰合併舉行,一鼓作氣。

然而,民進黨亦不是省油的燈,最擅長聯合造勢,藉總統大選聲勢衝刺立法院,以求雙贏,可見大選不在戰術與戰略,而是決戰在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