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一名嘴叼牙籤的綜援婆婆提出司法覆核,成功迫使當局一度擱置領匯上市計劃,引起全城嘩然。類似一幕近日重演,規劃多年的港珠澳大橋工程亦遭一名綜援婆婆提出司法覆核,法庭裁定大橋環評報告有缺陷,不符合法例規定,判當局敗訴。大橋工程節外生枝,勢必又遭拖延。
全長近五十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是「一國兩制」之下粵港澳三方合作的首項跨境基建工程,已納入國家規劃,對推動珠三角經濟融合意義重大。兩年前,珠海方面已經動工興建,惟港方遲遲沒有動靜,本來已令人擔心港方能否趕得上工程進度,現在環評報告被法庭推翻,無論港府決定重新做一份環評報告,還是提出上訴,都難免拖延歲月,工程能否於二○一六年如期完成頓成疑問。
不難想像,將來珠海及澳門分別完成境內工程,獨有香港段拖拖拉拉,港珠澳大橋將出現半橋、斷橋的奇觀,港府將在全世界面前大失面子。
港府丟面子事小,工程延誤影響經濟發展及珠三角一體化事大,單是大橋造價可能上升,就是一筆算不清的帳。有專家評估,若大橋工程拖延兩年,費用將增加七十億至近百億元,最終都是納稅人埋單。港府施政疏忽,輸掉官司固然自作自受,最無奈的是,七百萬市民都是輸家。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三成四受訪市民擔心大橋工程延遲,造價上升;兩成九不滿當局浪費公帑補鑊;三成一認為大橋未能與內地接軌,將拖累整體發展。本地智囊機構亦指出,港府總是臨急抱佛腳,在研究政策初期歎慢板浪費時間,被批評後才急就章匆匆推動上馬,結果漏洞百出,中門大開,頻頻被人捉痛腳。尤其是因為港府弱勢,動輒得咎,即使有些微失誤及疏忽,亦會「好似被禿鷹啄到體無完膚」。
除了港珠澳大橋環評報告做漏招,港府施政半桶水的例子多不勝數。法定最低工資即將實施,卻因沒有規定飯鐘及休息日是否計薪,引發勞資爭拗不斷;港府修訂公眾假期安排,與周日重疊可獲補假,與周六重疊卻不獲補假,又埋下地雷;日本爆發史無前例核災難,港府只對福島等四個縣發出黑色旅遊警示,其他地方則是紅色警示,搞出「一國兩色」;更可笑的是,全球有近兩百個國家及地區,港府旅遊警示制度僅覆蓋其中五十多個,早前北非國家突尼斯發生政治動亂,槍林彈雨,港府未能發出任何警示,叫人無所適從。
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個政府施政犯錯可能是難以避免的,但古人又說,「過而不改,是謂過也」,如果犯了錯卻不懂得吸取教訓,一錯再錯,知錯犯錯,錯上加錯,那就是不可救藥了。事實上,半桶水、重複犯錯正是港府一貫的施政作風,上述民調又顯示,兩成五受訪者批評夕陽政府等收工;兩成三認為港府官僚;更有三成九指摘高官處事兒戲,以致錯漏百出。
夕陽西下,本屆政府來日無多,高官都抱定過一天混一天的心態,「我要做好呢份工」變成了「無所事事等收工」,香港正墜入黑暗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