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監管得個樣 公交機構撳住搶

今時今日,衣食住行樣樣加價,窮人惟有節衣縮食。不過咁,買少件衫、食少一餐,都勉強捱得住,唯獨交通費加完又加,慳無可慳,唔通游水過海返工咩?

公共交通工具輪流加價,最慘係貧困家庭,收入已經掹掹緊,大人返工仔女返學,坐車搭船每人畀多一蚊幾毫,加加埋埋唔係講玩。有人統計過,唔少打工仔交通開支佔收入超過一成,再係咁加法,民怨遲早爆煲。

公共交通工具話加就加,皆因港府好似黃大仙咁有求必應。有學者狠批當局,考慮巴士加價申請時計入「市民可承擔能力」,但釐定準則唔清唔楚;而港鐵嘅可加可減機制又冇計算市民承擔能力,完全係「大細超」,要求港府全面檢討機制同提高透明度。亦有立法會議員建議,各政黨聯手促請當局為港鐵成立票價穩定基金同八達通月票計劃,減輕市民負擔。

冇錯嘞,現行機制唔止九唔搭八,直頭係專搵市民笨。好似港鐵嘅可加可減機制咁,通縮時候港府唔搞,等到通脹重臨先至推出,結果弄巧反拙,「可加可減」變成「只加不減」,你話係咪荒謬吖!

更荒謬嘅係港府助紂為虐,漠視通脹高企低下階層百上加斤,身為大股東,對港鐵加價闊佬懶理,仲要百般維護呢個為富不仁嘅企業,市民唔就假。

當局帶頭掀起加風,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又點會執輸吖,仲唔有樣學樣趁機掠水咩。於是咪搞到巴士、小巴、渡輪、纜車「海陸空」齊齊加價囉。

最離譜嘅係,每次有公交機構申請加價,港府一係藉口「市場行為」翹埋雙手,一係用「商業決定」做擋箭牌,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好似市民嘅利益同班高官完全無關。當局監管無所作為,營運商加價無所顧忌,通脹梗係如虎添翼啦。

冇錯,當局整色整水搞咗個所謂交通津貼計劃敷衍市民,可惜唔湯唔水變晒質,唔只諸多設限,而且同交通津貼完全冇關。其實,港府與其搞咁多花臣,不如做得徹底啲,設立交通票價穩定基金,咁豈不是更加名正言順,一了百了。

計功夫茶話齋,既然港府對可加可減機制情有獨鍾,不如索性加多個「可上可下」機制做配套,如果交通費加風繼續失控,問責高官就要即刻落台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