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大人對香港事務的政策思維,據說是六個大字:不干預,有作為。因特區政府面臨換屆,中南海今年下半年就要決定下屆特區政府行政長官人選,因此有人提出了一個看法,中南海有需要進一步調整對香港政策「有作為」的內容。
這裏首先要研究的是,原來那個六字真言的政策是如何運作的呢?我們可以從政治經濟兩個層面來講。
第一,經濟層面,例子是CEPA和個人遊。前者讓香港產品零關稅進入內地市場,據說當初的構思原有復興香港工業之企圖,可惜香港製造業早已因陸續北上追求短期最大利益而空洞化了,香港工業復興不起來,而新興產業卻未能發展。更古怪的是,CEPA的進一步深化,有可能令服務業也逐漸走上空洞化之路。這個本來「有作為」的政策,因為「不干預」香港的內部運作,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適得其反。
個人遊方面,此乃老董政府的「突然」要求,中南海有求必應當為「有作為」之支持香港經濟的政策。帶旺香港經濟的效果無疑是立竿見影的,但個人遊相應在政治上對內地的衝擊,中南海顯然是失算了。因此個人遊之「不干預,有作為」,在經濟上對香港無疑大大有利,但在政治上對內地卻是很不美妙。
第二,政治層面。嚴格來說,從政治層面看,中南海之「不干預,有作為」乃是自相矛盾的政策,因此只有在政制發展上以全國人大常委會來「有作為」,以及所謂支持特區政府施政,在重大法案於立法會通過時向建制派「吹雞」而已。可以說,就香港政治而言,中南海實質上從未「有作為」,反而是放任自流,「不干預,無作為」也。
上述例子說明,經濟上的「有作為」反令特區政府不思進取,政治上的「不干預,無作為」,卻令建制派陪同特區政府墮落,助長了反對派的聲勢,有人指「香港事實上已經成了全球最反共的地方」,恐怕未必沒有道理吧。
如此局面,面對特區政府換屆,請問中南海如何調整對港政策?
史進